![]()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川普最近好狠阿...腦屍又要哭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2786)
|
---|
川普最近好狠阿...腦屍又要哭了
美國是否阻止中國武力犯台? 川普再度拒絕作出承諾
逼烏克蘭簽礦產協議?? 美國今日搞烏克蘭...明日搞台灣 腦屍和塔綠斑要大哭特哭了 |
引用:
腦屍=螃蟹=非常奇怪=自稱香港A=網軍,開始腦羞了。 等下他們會廢文連發,把你的文洗下去。 |
引用:
之前早就提過了..:laugh: :laugh: :laugh: 川皇說要吹喇叭,那些綠蛆一隻隻排隊去吹 川皇說要搞菊花,那些綠蛆一隻隻排隊脫褲子 |
好棒,川普不承諾出兵,
咱親中人士 可以鼓吹台灣簽署和平協議 以上網友關注分享發言就知道 親****灣人有多開心 |
What makes Trump’s magic number $500bn?
https://www.ft.com/content/7eafe832...df-7861f8b56193
從前,在一切其他事情發生之前,唐納·川普最深的癡迷可以用「十億」來衡量。而這些「十億」是否真實,似乎從來不重要。 「每當我們去拜訪時,唐納口中的數十億美元總是話題之一,」提摩西·奧布萊恩在他2005年的傳記《川普國度:成為唐納的藝術》(TrumpNation: The Art of Being the Donald)中寫道。他描述川普如何在談論自己的財富時,隨口拋出越來越大的十位數字。 《富比士400》(Forbes 400)富豪榜的資深編輯彼得·紐康(Peter Newcomb)告訴奧布萊恩,川普「經常打電話來說我們估(他的財富)估太低了,而且還低了好幾倍。」 問題不只是這本雜誌為個人成就賦予了一個美元數字,而是它的編輯部沒有時間對受訪者進行深入審核,因此很容易被遊說 他寫道,《富比士400》是一個極具可塑性的基準,非常適合一個「吹牛大亨」:laugh: 如今,川普將他的怪癖與玻璃心投射到整個西方世界,他的「吹牛大亨數字遊戲」也變成了宏觀層面的操作 想獲得美國政府的青睞,方法再簡單不過——只要向川普展示一個巨大的數字。他對大數字的癡迷仍然無法自拔,而且,由於同理心並非川普的強項,他認為其他人也會跟他一樣著迷。 2016年底,這招就成功過一次。孫正義(Masa Son)在與當時當選總統的川普共同宣布,軟銀將在未來四年內向美國投資500億美元(其中約一半投入了WeWork)。 到了川普的第二任期,孫正義故技重施,但這次加了一個零。1月21日宣布的「星門計畫」(Stargate Project),由軟銀主導,計劃在未來四年內投資5000億美元,為OpenAI在美國建設新的AI基礎設施。 幾天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試圖更勝一籌,在與川普通話祝賀他就職時表示,沙國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對美國投資6000億美元。 本週,蘋果公司也宣布了一個熟悉的數字—— 「蘋果今天宣布了史上最大規模的投資承諾,計劃在未來四年內在美國投資和支出超過5000億美元。」 這項新承諾建立在蘋果長期以來對美國創新和高技能製造業的投資基礎上,將支持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工程,以及學生和工人的技能發展等多個領域。 蘋果CEO提姆·庫克(Tim Cook)表示: 「我們對美國創新的未來充滿信心,並很自豪能透過這項5000億美元的承諾進一步投資我們國家的未來。」 另一方面,在國際政治領域,川普的團隊也在沿用這一策略。 美國官員上週向基輔政府提出一項計畫,將多達5000億美元的資源開採收益引導至一個完全由美國擁有的基金,川普將這項計畫形容為「美國對烏克蘭過去軍事援助的回報」。 馬斯克也沒缺席。去年11月,他與維韋克·拉馬斯瓦米(Vivek Ramaswamy)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欄,推銷他們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 DOGE),目標是削減的預算數字,你大概已經猜到了—— DOGE將幫助結束聯邦政府的超支問題,鎖定每年超過5000億美元的未經國會授權,或被用於違背國會意圖的支出。 為什麼是5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到底有什麼魅力? 心理學家對於我們偏愛整數這件事仍有爭論。一種說法認為,精確數字帶來的選擇負擔會讓人望而卻步,儘管這方面的證據還不夠充足 不過,某些因素可能確實適用於一位78歲的總統——當一個人需要迅速做出大量決策,而且對決策內容並不真正理解時,他更容易依賴圓整數。 還有「數字認知」(numerical cognition)的問題。研究顯示,人類大腦最適應日常接觸到的數量,因此對於超過幾百的數字就會變得遲鈍 我們可以直覺地感受到10美元和50美元的差距,但當問及1000萬與5000萬的差別時,大多數人都需要停下來思考。只有0.1%的人能夠真正掌握這類巨額數字的概念。 而且,數字越大,人們就越容易將其視為「約略的分類標籤」,而非具體數值。例如,許多人會將「千、百萬、十億、兆」這些數字視為等距排列,即使它們實際上是指數級增長。 有個有趣的實驗讓人們在一條數值範圍達十億的線上標示數字。結果大多數人把「百萬」放在中間,「就好像他們認為‘千、百萬、十億、兆’是均勻間隔的數列」,研究作者如此寫道。 川普在政策決策上,跟他當年操縱《富比士400》的方式如出一轍。為了讓大眾感受到某個數字「比上一次更大」,它必須是前一個數字的倍數 因此,就像川普當年習慣把自己的財富誇大10倍一樣,軟銀第一任期的500億美元投資,在第二任期變成了5000億美元。 一兆美元是難以想像的數字,但5000億,人們還能理解那是「非常多」。 不過,這一切是否真的有影響?從川普第一任期的情況來看,似乎並沒有太大關係。根據統計,一項經濟投資的廣義指標—「國內私人總投資」的季度平均值—從歐巴馬最後一任期的3.11兆美元增長到川普任內的3.7兆美元。但到了拜登執政時,這個數字飆升至4.8兆美元。 無論領導人是否想將這些數字大肆宣傳,超大金額的趨勢都在上升。這表明,川普對5000億的迷戀,不過又是另一種政治表演罷了。他的耳朵總是敏銳地捕捉大眾能夠理解的「吹牛數字」:D ————————————— 所以其實也不難理解金卡為何只開價500萬而不是5000億 :laugh: |
好笑小國本來就要有被幹的覺悟.
你不靠美國難道你要靠中國.那國民黨當初怎麼不原地投降.跑來台灣幹嘛.. |
川普現在的最大敵人是民主黨
台灣自己要注意 現在不要再接受美國援助 今天說是「無償」 有可能明天就跟你討債 |
引用:
被幹也要拿點報酬,起碼也要呼救個2聲 大國也要說這是我要幹的其它不准碰 現在是被美國幹還要送對方錢,還怕對方幹不爽要自備潤滑油.. 美國也沒說以後幹完了中國不能幹..:laugh: |
我有時都懷疑,UsAid 向外灑的錢還沒完全斷絕……
大家都知道的川普愛說大話。你一一檢視他說過的話又有何意義。 重點是要看他做什麼事,怎麼做。 我所看過的影片(旅台美國人?),都分析說川普的高關稅威脅,是要逼迫別的國家談判,或為他作別的事,例如墨西哥、加拿大。其實最終不是一定會開徵那麼高。 當年他有 build Great Wall 嗎?他有讓墨西哥付這筆錢嗎? "政見不一定要兌現" by 李遠哲當年為陳水扁辯護。 這一套左派不是最清楚的嗎。 |
引用:
USAID是被民主黨控制的機構 大清洗後 如果能被川普或共和黨納為己用... :rolleyes: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2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