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社會時事發言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45)
- - 香蕉王國怎麼了呢?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3185)
|
---|
2023-03-04 鳳梨釋迦遭大陸封殺 產地價格腰斬
為維持鳳梨釋迦價格,農委會去年底再度啟動鳳梨釋迦相關措施, 國外行銷目標預計執行5000公噸、國內行銷7000公噸及加工3000公噸,總計1萬5000公噸, 但目前已接近鳳梨釋迦產季末,但出口僅2838公噸、國內行銷4748噸、加工1123噸,執行率僅約5成。 農委會提及,去年針對鳳梨釋迦保險整合為1張收入型保險, 提供保障程度95%、80%及70%等3種方案供農民選擇,保障效果優於成本型保單, 目前鳳梨釋迦於臺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價格不若去年同期價格情形,預估農民可獲全數獲得理賠, 於產期結束後結算理賠金交付農民,可藉由保險移轉風險,保障營農收入。 農委會也呼籲,為穩定鳳梨釋迦量價及市場供需平衡,鼓勵農友儘速調整鳳梨釋迦產業結構, 並推動轉作每公頃補助20萬元及品種更新每公頃補助5萬元外, 今年也提供每公頃15萬元的「廢園」選項,農民可洽詢土地所在地農民團體。 |
2023-03-08 蛋說從頭:從種雞到生產,一顆蛋上桌需要多少時間?台灣能自行培育蛋種雞嗎?
台灣約養4,500萬隻蛋雞,這些蛋雞的「父母」都是從國外進口, 一半以上來自此波禽流感重災區的美國。一位種雞進口商表示,進雞時間已經延遲半年。 雞大致可分成肉雞和蛋雞,蛋雞是專門用來生蛋的雞,肉雞則是一般食用的雞肉; 蛋雞在台灣飼養量約4,500萬隻,不同於肉雞養到一定年齡(白肉雞約35天)即宰殺, 蛋雞大致養到1歲半到2歲左右,產蛋率下降才會被淘汰。 根據農委會畜禽統計資料,2021年雞蛋產量約83億顆, 換算該年底人口數量,平均每人一年吃掉350顆蛋,幾乎一天一顆。 除了消費者較熟悉的蛋、肉雞外,另一種功能特殊的雞就是種雞,他們的功能為繁殖用, 任務是交配,生出優秀的下一代,目前台灣每年約進口20∼30萬隻種雞。 種母雞約養到20週左右就能生蛋,不過要等到約30∼32週齡, 產下的蛋才會穩定、孵化率較高,破蛋隔日經過性別鑑定出來的母雞才能當成商用販售, 加上孵化期21天,一隻商用母雞至少需經過231天才能誕生。 這些商用母雞在一日齡時,就會被種雞場賣到中雞場,由中雞場接手飼養約75天,再賣給蛋雞場。 蛋雞場跟中雞場訂購中雞,可按照自己需求訂購75、80、100日齡等不同年紀, 買來後在自己禽舍養到約18∼20週齡(126∼140天,依品種有所差異)左右開始產蛋。 彰化芳苑鄉蛋農陳秋池表示,中雞從別人的雞場過來,需要一段適應期,所以蛋農都會再多養1、2個月。 以台灣主要飼養的「海蘭(Hy-Line)」品系蛋雞為例, 根據原廠飼養手冊,海蘭高峰時期產蛋率可達95%∼96%; 在產蛋後期約一歲半左右,產蛋率也有8成; 100週齡(將近兩歲)產蛋率來到7成以下則需淘汰。 從18週齡到100週齡(約574天)的產蛋生涯裡,一隻雞約可生下471∼487顆蛋; 不過台灣因飼養環境不佳,蛋雞產蛋率普遍只有7成,產蛋生涯僅產下約400顆雞蛋。 後期母雞產蛋數愈來愈低,台灣許多蛋農習慣讓母雞「強制換羽」 不過強制換羽有人道疑慮,歐盟、紐西蘭都已明令禁止。 根據中華民國養雞協會2019年統計,台灣進口蛋種雞主流品系是海蘭(Hy-Line), 佔比高達56%、龍門(Lohmann,亦即前文的羅曼)18.3%、 海碩士(Hisex)14.5%、伊莎(ISA)7.9%,以及海斯 (H&N NICK)3.3%。 目前全台只有5家種雞場,每年進口種雞數目都有總量管制,由農委會和業者協調, 依各種雞場前3年平均實際進口量分配額度,每3年檢討一次, 且每批種雞最多飼養到85週齡(595天)就要淘汰。 這個制度起源於2002年,主因是農委會希望從源頭管控雞隻數量,避免雞蛋過剩、蛋賤傷農。 由於進口種雞有配額限制,要談代理權,對飼養、孵化、禽舍管理的技術要求高, 相對投入的資本額也高,能存活至今的業者都是早早切入市場,不容易有新競爭者。 農委會核定的每年進口種雞配額以19萬隻左右為原則, 但也會依據當年飼養和市場狀況另開專案配額數,例如去年(2022)台灣禽流感疫情嚴重, 進口種雞就達26萬隻,今年(2023)1月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宣布擴大進口種雞,預計配額30萬隻。 台灣市面上的雞蛋有白色、褐色也有淡青色,通常褐殼蛋會讓民眾聯想到養生、土雞蛋, 價格比白殼來得好,不過其實蛋殼顏色和營養價值沒有太大關係,褐色的蛋也不一定就是土雞蛋。 根據農委會2022年第三季畜禽調查統計,全台共有約200戶蛋中雞場,2,118個蛋雞戶, 養了4,492萬隻雞,一年產83億顆蛋,產值超過200億元 。 其中養雞重鎮位在彰化縣,雞隻數佔全台44.9%,接著依序是屏東縣、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 儘管台灣不乏有20萬隻雞以上的大型雞場,但整體來說,仍以小農居多, 3萬隻以下的飼養戶佔全國75.6%。 這些養雞戶多半資金較少、高齡化,飼養方式以最傳統的開放式巴特利籠(Battery Cage)為主,又稱格子籠, A4面積(約623.7平方公分)的籠子約養2∼4隻蛋雞,禽場外面沒有水泥牆, 甚至沒有圍網,野鳥、老鼠可隨意進出。 養雞協會祕書長王建培指出,目前台灣85%都還是用開放式的傳統雞舍,尤其又以小規模1、2萬隻佔絕大部分。 蛋中雞場通常是一批一批飼養,也就是統進統出,賣出一批雞後,禽舍清空全面消毒。 傳統開放式的格子籠禽舍則多半採混齡飼養── 有尚未進入產蛋期的中雞、產蛋高峰期的母雞、產蛋後期的老母雞── 使得禽舍一直無法全面清空消毒,成為禽流感病毒的溫床。 根據農委會防檢局的禽流感H5亞型病毒陽性率監測資料,2013年到2021年蛋雞場驗出陽性率皆突破4成, 幾乎每監測兩隻就有一隻曾有過禽流感病史,是所有禽類當中比例最高。 實際對照這兩年雞蛋生產數量和產蛋母雞隻數,台灣這兩年產蛋率都在7成左右低檔徘徊, 若按照原廠飼養手冊早該全數淘汰。 張經緯也坦言,目前台灣整體母雞產蛋率約7成,的確偏低,預計從今年到2025年編列10.5億元, 補助5萬隻以下的開放式禽舍改建成非開放式,最多補助一半450萬元, 例如建置鍍鋅圍網、不透光帆布、集糞設施等等; 若改建成水簾密閉式禽舍,則補助一半,最多1,000萬元,期望提升產蛋率、抵禦禽流感。 台灣蛋中雞場的飼養水準也有待提升。 根據農委會2021年委託畜產試驗所執行的「提升國內蛋中雞產業生產模式」研究, 樣本中9場共15批次雞隻,體重整齊度符合各蛋雞飼養管理手冊推薦標準占53%, 不符合則占47%,可能造成產蛋數減少,部分禽舍也沒有人車管制和消毒措施,有生物安全疑慮。 農委會也在2021年修法,不得誘發或強迫母雞換羽, 母雞淘汰後不得進入未符合指南定義的養雞場繼續飼養。 不過由於友善飼養土地和設備成本較高,末端價格大多超過百元。 從2022年開始流行的H5N1高病原禽流感,不僅在國外造成重創, 對台灣種雞、中雞也造成影響。 從農委會資料看來,去年9月、10月初雞蛋供需較平穩時,入中雞數每週平均約50萬隻, 之後開始下降,12月下滑到30多萬隻,今年2月第一週和第二週更分別只剩下29、28萬隻。 既然持續投入的產蛋雞減少,雞蛋產量便跟著下滑。 即使農委會這兩年取消種雞85週齡就要淘汰的限制,但莊尚文表示,目前國內雞隻還是短缺, 公司不太敢接新訂單,現在產能基本上是半年前進的種雞,這半年沒有新的雞進來,只能先顧好老客戶。 這兩年全球嚴重的禽流感影響台灣種雞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在3月1日到立法院報告時指出, 台灣蛋雞因規模太小沒有原種,「有請畜產試驗所和學者專家討論,看怎麼解決。」 立委詢問台灣要不要培育蛋種雞,陳吉仲則表示,有這樣的想法,「需要時間,但值得投入。」 其實,種雞研究在世界歷史悠久,屬於資本和技術密集的產業。 近百年來,畜牧業不斷蓬勃發展,商業育種的方向,持續朝著增加經濟動物的生長效率演進。 報告中也指,蛋雞育種行業在1980年代高度競爭,育種公司如果銷售量無法在全球排前三,將無法有充分資金再投入育種研究。 對種雞公司來說,種原就是他們最重要的資產, 因此純種的雞隻是不外流的,他們販售給農民的雞,都是經過雜交的後代。 如果農民自行將買來的雞,再繼續繁衍下去,原本優良的性狀,可能就會漸漸稀釋、流失, 因此農民必須不斷跟種雞公司買雞,才能確保所飼養的雞隻,具備良好的產蛋效率,也就是所謂的雜交優勢。 大武山牧場執行長魏毓恆認為,種雞研究在至少有超過百年歷史,投資非常大,耗時很長, 日本養雞規模比台灣大,種雞也是跟國外買,台灣很難跟跨國大公司競爭,何況品種除了研發,後續還要行銷。 哈巴公司董事長莊尚文也認為,台灣太小了,才2,000多萬人口,肉雞才有祖父母代(GP), 蛋雞目前只有父母代(PS),「(蛋雞)要有GP,人口要1、2億,否則做不起來。」 在極端氣候愈來愈劇烈的年代,這些本地雞種,比起商用雞種, 反而有較好的耐熱、抗病能力,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又可以肉蛋兩用, 很適合小農小規模飼養,發展特色產業。 考量現實狀況,台灣的育種研究,很難在商用品種上有所突破, 但這些台灣獨有的珍貴土雞品種,他們對產業能否產生什麼樣的貢獻,在主流市場之外另闢蹊徑,值得持續探索。 |
2023-03-03 Lin bay 好油》缺蛋真相:落後、低韌性、費用補助優先後的業力引爆
第一張圖是台灣家禽類的進口產值,WTO的資料最多只能回抓20年,可以看到2002年, 台灣一年進口禽類的產值只有2500萬美金左右,之後逐年上升,在2020年達到2.35億美金的高峰。 20年的時間成長9倍。 第二張圖是台灣家禽類的出口產值,2002年約為1400萬美金,趨勢上很清楚是往下, 但2004年泰國爆發禽流感,讓龐大的日本市場空了出來,台灣因此分到一杯羹,所以成長到2500萬左右。 只是有了市場不代表台灣禽類出口的競爭力有提升,等到泰國產業振作轉型後,台灣馬上被踢出市場, 因此從2008年高峰的2700萬美金,之後像溜滑梯一路向下急墜, 到了2021年只剩下84萬美金,與高峰期對比,只剩3%。 家禽類進口的逆超也從2002年的1100萬美金,一路攀升到2020年的2.34億美金, 突破天際,這就是台灣被進攻型產業的真相。 台灣並不是最近才開始缺蛋,而是2019年就出現短缺。 2020年因疫情造成的消費緊縮緩解了缺蛋的壓力,讓民眾誤以為缺蛋是假消息, 然而也是因為農委會對疫情消費緊縮的誤判,以致於規劃錯誤,才導致現在缺蛋的慘況。 落後、低韌性、費用補助優先,這就是台灣農業的現況, 關係好就有大筆大筆補助可以拿,甚至政府直接花七八億蓋來給你經營; 關係不好的就連補助名額都搶不到。 但補助的方式從來就沒解決過產業的問題,最多只有讓產業聽話:聽政府話的有經費補助優勢, 可以和那些拿不到補助又不聽話的業者競爭,只要淘汰掉不聽話的業者,就不會再聽到雜音了。 明知對提升產業毫無幫助,卻還是熱衷灑錢補助,原因無他, 補助對執政者而言太重要了,沒解決的問題,那是下一任的事。 在這樣的政策氛圍下,誰還有意願規劃長期的產業提升政策? 炒政治短線就好,多花一點錢來開記者會,媒體效果更實在。 泰國飼料也是靠進口,地理位置也是禽流感候鳥會造成影響的範圍, 為什麼泰國雞蛋那麼便宜? 雞蛋還可以分級分選? 台灣為什麼做不到呢? 為什麼我們的農產品價格會節節高升呢? 因為以前該做而沒做的事,現在業力開始引爆。 |
2023-04-07 新聞眼/作物輪流產銷失序 補貼慣出巨嬰
又到了鳳梨產期,大量鳳梨採收不及,消費遲滯,產地價格直落,高麗菜也因單位面積產量大增, 產地開放自採破壞正常銷售行情,菜金菜土再現,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其實都透露同樣訊息, 也就是政府每逢產銷失衡就祭出的加工補貼政策,完全無助解決產銷失衡, 反讓不少農民心存僥倖,決心「賭一把」,最差也有政府收購補貼。 氣候變遷全世界皆然,但卻沒有正常的政策引導,全歸咎氣候因素, 太熱不行、太冷也不行,有颱風算災損,沒颱風也有問題,台灣農業只剩下各種作物輪流產銷失序, 但民粹、迎合地方民代,餵養出農業巨嬰,不就是農委會自己? 都說務農看天吃飯,但從鳳梨到高麗菜,長期的補貼政策美其名是「照顧農民」, 實際上錯誤政策早讓台灣農業失去了自我調節因應的能力,「菜土菜金」的悲情劇碼年年上演, 農委會卻始終缺乏整體規畫,也難怪台灣農漁產品永遠跳不出產銷失衡與收購補貼的輪迴。 |
2023-03-16 從根本解決蛋蛋危機 立委籲淘汰格子籠 提升產蛋率
至於缺蛋是否因為缺雞?動社指出,台灣蛋雞數量與人口比為1.84:1,飼養量其實高於許多國家。 2016年蛋雞在養量3927萬隻,2021年提升至4387萬隻。 在蛋雞越養越多的情況下,產蛋率卻落後國際。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2021年的統計, 世界各國平均每隻蛋雞年產202顆蛋,台灣僅有190顆。 昨日質詢時林淑芬指出,台灣蛋雞產蛋率僅52%,遠低於義大利(82%)、德國(72%)、法國(67%) 及英國(65%)等歐洲國家, 原因是台灣有八成雞蛋仍來自傳統格子籠雞。 |
引用:
前陣子才去日本,正好草莓盛產季,買了讚岐姬跟甘王,都好吃 尤其是甘王,個人覺得比台灣草莓甜,還超大顆 夏天就推薦水蜜桃跟葡萄,日本巨峰超大顆價格又合理,還沒籽,吃起來只有爽而已 :D |
2023-05-06 放任越南蚵亂入 蚵農痛批政府腦袋壞掉了
陳宏聰說,近幾年來越南蚵進口量愈來愈多,已約占市場1/3,但食藥署的抽驗量相對少, 且進口蚵沒有標示產地,用混充本地蚵的方式,打亂本土蚵的品質及市場,蚵農既憂心又無奈。 陳宏聰認為,政府除推行國內蚵產銷履歷及QRcode溯源,更應從進口端嚴格把關, 提高進口蚵檢驗的量能,限量或限定季節性進口,並比照進口牛肉及海鮮產品, 要標明產地,才能和台灣本產蚵有所區別,讓消費者能擇優選購。 陳宏聰還說,蚵很難從外觀辨認是進口或台灣產的,但東石蚵被稱為「牛奶蚵」, 品質好,蚵湯湯汁清甜,消費者可到東石、布袋買現剖蚵最鮮美。 林進郎還說,台灣蚵的生產就像三不管地帶,沒有人關心,不像蛤一樣有人研究; 越南蚵品種是從大陸湛江引種的,台灣無管道取得,水試所的研究也無法突破, 即使有研究也沒傳承,蚵田不斷消失,只能說政府「腦袋壞掉了」, 他養20、30年現今72歲了,已經無力再抗議什麼,只能看年輕蚵農了。 2023-05-05 不只今年2次違規!越南牡蠣還曾染A肝病毒 諾羅病毒殘留最多次 近日接連爆發食安事件,民進黨立委林俊憲今天指出,食藥署應加強對越南牡蠣的查驗和管理, 並指今年已有2批進口牡蠣「無機砷」超標5倍違規; 事實上,我國近兩年來有14批牡蠣在邊境被查驗到違規,通通來自越南,不只有無機砷超標,甚至還曾有A型肝炎病毒污染。 2023-05-05 越南蚵食安憂? 林俊憲:牡蠣來源分不清食安把關沒頭緒 林俊憲指出,2017年開始進口越南牡蠣年進量口,由150公噸暴增至去年的3023公噸,增加20倍之多, 不只幅增加民眾的食安風險,也嚴重衝擊國內牡蠣養殖產業, 而我國的牡蠣產量從2017年到2021年短短4年,從年產2萬3千多公噸減少的1萬8千公噸, 減幅達23%,衝擊本土牡蠣農的生計。 |
2023-04-29 給雞一個舒服的溫度|雞舍升級解缺蛋?
2023年3月初,農委會在彰化二林圖書館,針對禽舍升級補助計畫,與中南部農民進行座談。 為了改善國內缺蛋狀況,農委會希望透過禽舍現代化,提高產蛋率,預計2023至2025年投入10.5億,改善200間禽舍。 不過,密閉水簾禽舍要投入的資金,動輒好幾千萬,以動物福利籠計算, 飼養一隻設備成本約1200元,規模三萬隻,單單基本廠房設備就要3600萬。 另外從禽舍動工到完工,再到入雞、產蛋穩定,蛋農會有超過一年時間沒有收入, 雖然可以申請最多一千萬的補助,但有蛋農認為,誘因還是不夠。 農委會表示,國內蛋雞產業,主要為中小型農戶,傳統禽舍, 面對極端氣候、疾病威脅等外部挑戰,畜牧場升級是必然趨勢。 不過國內蛋雞場數量將近兩千場,能申請補助場數最多十分之一,比例不高。 蛋農在資金與疫病風險等考量之下,是否願意改變傳統飼養方式,蛋雞禽舍升級的腳步,面臨許多挑戰。 |
2023-05-13 出口時未除冠芽 芒果鳳梨「台農23號」平白送大陸
不只金鑽鳳梨,近期陸媒報導指出,大陸大面積種植自台灣引進的芒果鳳梨(台農23號), 甚至強調是「中國台灣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嘉義農業試驗分所」培育所得。 農委會坦言,現階段尚無法得知外流管道與外流者為何,出口商則直言,鳳梨只要有冠芽便能栽種, 而台灣出口的鳳梨大多未去除冠芽,「與其說大陸偷,不如說我們送給對方」。 |
2023-05-22 雲林文蛤大量斃達600公頃 養殖業促請政府查明原因
雲林縣台西沿海地區近來接連發生文蛤大量死亡,初報面積達600公頃已達受損5%的天然災害救助標準, 縣府今天前往勘查,業者叫苦連天,養了三十多年經驗的業者說,近十年來蛤死相對嚴重, 業者已都做最完善的消毒及水質管理工作,但仍難防治,期待政府協助查明原因, 好讓業界能有因應之道,降低年年蛤死災難。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2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