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重啟核電 讓台灣再次偉大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4334)
|
---|
引用:
光電板廢料竟然比核廢料還恐怖... :fear: :fear: 核廢料幾十年放在核電廠也沒怎樣 :( :( |
全民撥補台電虧損漲電價買綠電發大財
【重磅快評】台電金雞母淪乞討 這樣也能馬維拉?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8891396 外界指高價購買綠電是台電虧損主因,台電指買綠電非台灣獨有,而且始自馬前總統任內。 馬政府確實以躉購制度發展綠電,但補貼金額不過31億元,和現今民進黨政府動輒千億買綠電,豈能相提並論? 台電又怎不說馬英九大力倡議以核養綠,而且公投都過了,台電還不是捧著民進黨的神主牌走進非核家園? 台電千億補貼的預算卡關,在野黨立委指國際燃料價格早已回跌至俄烏戰爭前水準,但台電今年仍持續虧損,令外界難以理解,認為台電近年來以高價購買綠電是虧損主因。 台電則解釋,近年外購綠電僅占支出1成,影響有限,且躉購制度為各國推廣綠電的普遍機制,非台灣獨有,我國是在馬前總統任內實施,目前費率已呈下降趨勢。 台電還說,近3年吸收民生及產業電價發電成本達6000億元,至今累積虧損超過4500億元,這才是台電虧損主因,並非購買綠電所致。 到底買綠電是不是造成台電虧損主因?在野黨及台電各有說法,但台電此時搬出「馬維拉」,就顯得說理不足了。 馬政府初期發展綠電確實是依靠躉購制度,但即使到了馬政府的末期,再生能源補貼金額一年也不過31億元,和蔡英文、賴清德主政時期的補貼金額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以2021年為例,蔡政府購買綠電花426億元,2022年花589億元、2023年為905億元。賴清德上台後,2024年也花1193億元買綠電,才4年就花掉3113億元 ,如此大手筆,台電再會賺,不虧損也難,更別提如果核電未除役,每年還可為台電賺進800億元,台電人能不謂歎嗎? 根據台電2015年自編決算書,當年向民間購入的太陽光電成本是每度6.66元,風力發電成本每度2.26元。台電昨天公布目前太陽能光電補助每度最高約5.7元,最低約3.5元 風力發電維持2024年費率水準,不及30瓩的陸域風電躉購費率為每度新台幣7.411元,30瓩以上的陸域風電為每度新台幣2.1286元,離岸風電每度4.5085元。 都十年過去了,費率真的已呈下降趨勢嗎? 再看看台電最新公告的各種發電方式的發電成本,今年1至5月得購入電力部分,再生能源平均每度5.7元,高於2024年自編決算的5.4元及2023年審定決算的5.2元都要高一些,台電官員的數學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最離譜的是,台電只提躉購制度始自馬政府,但卻不提這個政策的核心是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由政府事先設定固定價格,在一定期限內向再生能源發電業者收購其生產的電力,提供業者可預期的收入,降低投資風險,為何換了民進黨主政就養出一堆綠電蟑螂、光電弊案,而且還要無限期、擴大規模地的運作下去? 民進黨如果真要甩鍋給馬英九,也應該記得7年前馬英九是如何大力倡議以核養綠。2018年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院長李敏、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士修等人發起以核養綠公投,期間馬英九奔波各地倡議支持,希望核能跟綠能共存,等到綠能的存能技術提升再來檢討核能。 以核養綠公投結果,同意票占54.42%,即便如此,依然沒有促使民進黨改變能源政策,核能機組還是一一走進歷史。曾為金雞母的台電如今淪為每年乞討補貼、瀕臨破產的國營事業,不怪民進黨玩殘、玩爛能源政策,三不五時就要甩鍋馬英九,這說得過去嗎? |
引用:
如果要放外島,爲什麽不放太平島? :laugh: [討論] 新竹市政府民政處處長施淑婷:核廢料可以放東沙群島、太平島 |
引用:
去年超徵5283億,綜所稅、營所稅、營業稅、證交稅大爆發 近日公布最新2024年全國稅收統計,去年全年稅收3兆7619億元,高出預算數5283億元,此即所謂的「超徵」 細看超徵最多的項目,綜所稅達1696億元、營所稅達1505億元、證交稅達794億元、營業稅達616億元。 |
|
引用:
一、二零一九年時,歐盟已經把『核能』列入『綠色政綱』! 二、歐盟也已將核能包含入『綠色政綱』中『碳中和』的方法! 三、二零二二年時,歐盟提出『永續投資標準』。 三之一、『新建造』之核電廠最少必需是在『二零四五』年前就『核淮建造』才可『做為』符合『永續投資標準』之核電廠。不能拿『二零四五年之後會規劃興建』或『現在已有規劃興建』做為『延遲解決碳排放問題』並『不開徵碳稅』的『藉口』。 三之二、所以『新建造』的核電廠『必需』是最少『三點五代』以上的核電廠。 三之三、『延役舊有』核電廠也符合舊『永續投資標準』。 四、高階核廢料需要有『明確可行的處置技術』,所以『核五』一定至少會是『第四代核能爐』。 四之一、高階核廢料有濕式儲存、乾式儲存、MOX再生、ADS粒子加速及直接餵給第四代核能爐燒掉。 四之二、台灣有濕式及乾式儲存,台灣只差在沒有第四代核能爐。 四之三、台灣也可以花點小錢送去國外做MOX再生。 |
|
|
今天在FB看到代主席的深挖洞論被專家打臉了... :laugh: :laugh: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598414205664217 黃國昌不堪一擊的核廢料處置「新技術」 曾任台大地質系系主任的名譽教授陳文山老師在 今天「500位學者連署呼籲核三不同意」記者會中說, 黃國昌提到的深孔處置(DBD),把核廢料注入到地底下3-5公里, 是30年前就有的想法,但全世界根本沒有做實驗、示範廠址,為什麼? 答案是,一旦3-5公里深的核廢料發生外洩,如果要抽出來是幾乎不可能, 導致燃料棒只能在裡面永久持續的造成污染。 這也是為何國際間根本沒人真正採用這個技術。 不只如此,DBD在台灣更是完全不可行。因為台灣的地質非常新、持續在進行造山運動, 縱使我們有辦法打3-5公里深的孔洞,也會因為地質活動, 在幾百年內就會導致孔洞變形、破壞, 讓輻射外洩的燃料棒卡死在裡面,永久的污染地下水。 |
引用:
核五的第四代核能爈解決,MOX再生也能解決。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2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