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社會時事發言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45)
- - 俄羅斯16日攻打烏克蘭?!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3218)
|
---|
引用:
就像美國白左的印第安血統一樣。 ;) :stupefy: |
引用:
內地...... :flash: :flash: :flash: |
引用:
這點我不同意,瘴癘之地是對外地人來說,本地人早就適應環境跟疾病,適應不了的被自 然淘汰,如果環境真如此凶險,當初漢人怎麼開荒? 那些偷渡來台的人也沒有資源,憑 藉雙手跟族群力量,戰勝環境。 |
引用:
http://dweb.cjcu.edu.tw/ShepherdFil...23193422722.pdf 漢人已經開化了 |
引用:
台灣確實有部分平埔族跟漢人通婚,但總體來說還是少數,我家附近以前有番庄,就家中 長輩口述,以前漢人跟原住民是極少通婚的,生下來的小孩會被歧視,這種情況一直到近 40年才逐漸改善,早期農業社會哪戶人家跟平埔族通婚,大家都嘛知道,不要說平埔族, 連客家、漳州、泉州都分得一清二楚。 先聲明,為了陳述歷史所以使用番字,不代表我歧視或不尊重原住民,相反的我認為族群 、文化越多元越好。 |
引用:
文中提到的大坌坑文化時期,是6500年前的事情,而平埔族生活在平原區都多久了? 有些人為了躲避疾病跑到山上,但是平原區還是有很多人居住。 節錄一段內文: 台灣風土病瘧疾的威脅,嚴重性可想而知。為逃避瘧疾 的傳染,必然產生人口移動,移動的方向,是多類別的,有的逃離原居 地,遷往其他平原地區;有的可能沿著河流,一步步的往河流上游移去; 有一部分也可能離開台灣島遷往其他地區。 大坌坑文化時期,在台灣島內為逃避瘧疾,向平原遷徙是最簡易的 避難方式。 |
引用:
不可能全部記錄下來 1.我外婆前3代以上 有荷蘭血統 2.我祖上5代可能有平埔族. 推定的 因為名子非常怪. 有可能是原住民取漢人名子 . 也可能是祖上識字能力不好.名子亂取.就像現在的越南新娘.自從可以改名. 名子比較正常. 你所說的是整莊都是同姓那種大家族 如果是羅漢腳 或 離開同姓家族 那種情況就不存在了 40年前? 那是300多年前才普遍這樣 100年前就不到50%是這樣了 |
引用:
百年以前平埔族有自己的村莊,與漢人混居的情況較少,漢、平之間有界線存在,到了半 世紀前,雖然隔閡已經慢慢打破,但我們這邊的人還是分得很清楚,我小時候的玩伴也有 平埔族,進入工商業社會,人口流動遷徙快速,這種情況才幾乎消失。 可以參考"台灣百年歷史地圖:臺灣堡圖相關圖層",名稱中有帶番字的就是原住民聚落。 https://ndaip.sinica.edu.tw/content...ex_info_id=6924 探古溯源 由於繪製年代早,台灣堡圖詳細記載清領時期遺留下的聚落資訊以及百年前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重要資料,是溯源清代以及日治初期地方行政疆界、地名與聚落空間的重要途徑,與台灣土地制度與地籍測量密切相關,以此可以提供豐富的地籍、地形、地形以及行政區界等等歷史地理資訊。 舉例來說,仔細閱讀堡圖上的地名,每個地名(漢字)上註記有日文片假名。這是日人根據當地住民地名發音的拼音註記,因此我們可以透過這些片假名拼音,去推敲清朝末年時台灣某一個聚落的地名發音,進而分析出命名該地名的語言類型(如閩南、客家或平埔族),以及該聚落的主要族群。 |
既然已經離題就再說一個,林媽利論述說台灣閩客族群85%有原住民血統,其實是有瑕疵
的,台灣原住民是在萬年間陸續來台的,並非同時期、單一民族,其次是台灣與東南亞、 大陸南方有地緣關係,基因相似度高本來就是正常的,找幾個從來沒來過台灣的大陸南方 人,搞不好也會有同樣結果,如果要驗證應該更全面一點才對。 |
引用: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lism-in-taiwan/ 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om-of-tungning/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762719 沒有人會特別想要住高山的.... 被迫住高山, 通常是有特殊的理由 例如說不住高山, 在平地就要被"教化", 教化不了就變番膏 這現象一直到日治時期的總督府文獻都能看的到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5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