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YT頻道「上班不要看」無預警宣布解散!感性告別:跟青春說再見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213080)
|
---|
YT頻道「上班不要看」無預警宣布解散!感性告別:跟青春說再見
YT頻道「上班不要看」無預警宣布解散!感性告別:跟青春說再見
中天新聞網 2025年3月13日 週四 下午9:12 成立近10年的YouTube頻道「上班不要看」今日(13日)無預警宣布解散,創辦人呱吉(邱威傑)在影片中感性回顧9年來的點滴,並曬出團隊大合照向觀眾道別。他表示,頻道從2015年創立以來,經歷了人員變動與內容調整,許多經典系列因觀看數下降或創作者離開而封存,但他珍惜這段「不斷前行、不斷冒險」的旅程。 「上班不要看」無預警解散。 (圖/攝自YT@上班不要看 NSFW) 呱吉回憶,2018年曾向日本插畫大師Rockin’ Jelly Bean請求繪製海報,對方回應「撐到10年就畫」,如今雖未能實現承諾,但他坦言,維繫團隊不易,如今是適合結束的時刻。他感慨:「我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帶這些美好的回憶去更遠的地方」,向這段青春歲月正式道別。 雖然頻道結束,但呱吉強調,這並非終點,所有成員都將繼續向前邁進,也不排除未來某天「再度出發」。最後,影片以團隊合照作結,為「上班不要看」的旅程畫下句點。 |
不要玩政治、假中立
或許可以走得更長久 :rolleyes: |
他其實已經過氣,加上喜歡屁那些形象也越來越差。
目前還像樣的就播客 新資料夾,但是他年紀也到老番,娛樂輕鬆談話節目,有時候還是忍不住要講那些。 |
這節目很有名?聽都沒聽過,我只知道呱吉吃大便 :laugh:
還有這兩天吵的家寧Andy 這又是什麼咖?值得上新聞台一直報? |
引用:
台灣史上最快的訂閱數,你說呢? 這種關注度你就算投胎一百次累積的關注度都抵不過人家兩天達到的成就 你說新聞台要播你還是andy? 說真的你和他的level差太多了,賺錢的level 所以別瞧不起人家了,人家還不屑你幫忙提鞋:p |
引用:
重點其實不在他們是什麼咖 重點是你會在乎這些,又愛看這類新聞,這問題比較大 |
他的節目,目前能看就新資料夾
但那只是播客,要創收就是拼命接業配廣 告,哪天要是那女員工不做(節目靈魂人物),也可能就收掉 上班不要看一些企劃流量很低,拍攝成本又比他自己一人坐在那邊打嘴砲聊那些高的多。 當一個頻道要弄一堆會員影片,大概是流量,業配那些都不夠賺 不過有些影片看起來就不值得花那錢觀看,這很多YTR都會面對問題。 他公司請一堆企劃寫手,那些也要付薪水。 |
引用:
我幹嘛要新聞台播我?不知是誰又如何瞧不起?我有手有腳不用誰幫我提鞋 你瘸了也不會有人幫你提鞋?那講這麼多廢話是要我笑你?那我笑了 :laugh: 引用:
我怎麼知道它會出現?什麼時候出現?難不成看到還要轉台?看個新聞我幹嘛這麼累? 看到了報了老半天大概知道是在吵錢的事,不看我怎麼知道它們是不是個咖? 什麼叫我愛看這類新聞?是你搞不清楚狀況問題比較大吧 還有,上次那個蔡阿嘎跟他助理的事,這種鳥事也是公司間糾紛 他自己請的員工有什麼問題自己處理好該開除就開除開上法院就上法院這種也上新聞? 這種事還有人發文討論,包括那啥九麵和館長,台灣的YTR水準沒這麼低吧,還是粉絲水準不高? 好吧廢物愛看也是民主社會言論自由 :laugh: |
台灣很多網紅都是弱智化
惡搞也沒創意,不然就是所謂的吃美食,美食吃來吃去就是那樣,跟對岸逢中必舔的也差不多, 之前X恩頻道後來撕破臉,就被X老師貼說裡面的很多都是假人設,反正舔台也有流量 之前看那個紙面人整天幹中,其實也就是拿twitter的素材去撥...自己就能看的東西還需要他剪出來配旁白? 台灣不重視人文的培養,也沒啥文化底蘊...只能出這些弱智化跟+9的影片居多 :D :D :D :D 國外出來的相對好很多 嘟嘟men很早期在美國的就在追,至少還豐富些 托哥的我覺得也是蠻不錯的,練英文看到處旅遊文化梗也好笑 |
那樣拍就是要抓住年輕觀眾,不過這呱老闆年近五十早就跟年輕族群有代溝。
做了多年他經營幾個頻道都沒一個破百萬,直播看得人也比以前少很多 講笑話有些真的也很冷,助播女員工 還比他好笑。 有時候聊天還會邏輯打結強辯或是站至高點說教,一整個老人。 新聞有講搞到賠錢,頻道企劃花錢,之前跑出國那些也才幾十萬流量,團隊旅費的錢都不知道能否賺回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09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