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的時候
有時候都會提到北愛,英國和愛爾蘭之間恩怨
但是都不是很了解其中緣故
雖然電影是拍的很精采
可是當我們了解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
這樣不是看起來更有味道ㄋ
以下是我上網搜尋到的資料
文字雖然有點多.....但真的寫的不錯
ps:新聞前一陣子才報導的北愛遊行暴動也有提到
北愛爾蘭分離運動之研究
北愛爾蘭問題
轉載自
http://netcity1.web.hinet.net/UserData/wutl/eur.htm
北愛爾蘭分離運動之研究
第一章 前言
歷史學家米契爾(John Mitchel)在【愛爾蘭】史裡描寫十八世紀的愛爾蘭情況時描寫道:「在愛爾蘭,人們每天過的生活,不是兩個階級,而是兩個國家,其中之一具有對另一方的生殺大權。被壓迫者所需要的,只是等待機會和起義,割斷他主人的喉嚨」。文中深刻的道出了北愛所存在著的嚴重種族、文化、宗教與階級的對立問題。北愛爾蘭自一九六九年發生動亂以來,恐怖行動所造成的流血事件,已造成約三千兩百人喪生。而英國向以擁有傳統與穩定的政治制度著稱於世,為何北愛爾蘭會成為分離主義最盛行的地區?再者,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不同的民族認同與宗教信仰是否為衝突的最根本原因?是本報告所探討的主題。
本文除第一章為前言,說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外;第二章將簡要說明北愛爾蘭族群衝突的歷史根源,藉著歷史的回顧來探索北愛衝突的根源;第三章中主要是討論北愛爾蘭分離運動與族群認同的關聯,是什麼因素促使族群的對立演變為政治上的分離運動,是本章的主要議題(限於篇幅將僅討論族群認同的差異與北愛爾蘭分離運動的相關因素方面);第四章針對北愛爾蘭和平協定作一簡介,將從主要的協議內容來探究,為何和平協議使得北愛衝突透露出和平的曙光;最後在本文末了將做一簡要的總結。
北愛爾蘭族群衝突的歷史根源
歸併主義(irredentism)與分離主義(secessionism)常是族群衝突的起因,因族群問題而帶來的政治衝突正困擾著許多國家。北愛爾蘭問題最早可追朔至西元一一六九年英王亨利二世率兵征服由克爾特人建立的愛爾蘭開始談起。從英國對北愛事務介入程度來作區分,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英國兼併愛爾蘭與殖民統治時期(一一六九至一九二一年)
英格蘭諾曼(Norman)王朝的入侵改變了愛爾蘭的歷史,開啟了英愛間的歷史恩仇。十六世紀英王亨利八世創立英國國教(Erastian Church),欲將新教(英國國教)推行至愛爾蘭,引發篤信天主教的愛爾蘭人的不滿,雙方發生衝突,事後英國鼓勵新教徒移民愛爾蘭,目地是希望愛爾蘭人民效忠英國王室,遵從英國人的風俗習慣、法律與信仰英國國教,使宗教問題進入政治領域,成為英、愛衝突的主要來源。
一八○一年英國正式併吞了愛爾蘭島,成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雖然愛爾蘭擁有英國國會下議院一百席,上議院二十八個席位的代表權,但所有代表中卻沒有一個是天主教徒,這種形式上的整合非但得不到愛爾蘭地區人民的認同,反而為以後的反叛鋪路。
一八四○年代愛爾蘭的激進份子開始鼓吹獨立自治,一八四○年代的廢止聯合法案(Repeal of the Union)運動,和一八七○年代的自治(Home Rule)運動,重要的訴求都是希望愛爾蘭在內政上能自治,而軍事、外交、商務等事務由英國主導。這接訴求在北愛新教徒及國會保守黨的反對下,一八八六年與一八八九年兩度提出的自治法案皆遭到失敗。
為了反制天主教徒所發起的「青年愛爾蘭」(Young Ireland)與「費尼安」運動(Fenian Movement),英國決定採行「分而治之」政策。同樣的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約四十七萬新教徒於一九一二年組織了「聯合黨」,簽署了阿斯特誓約(Ulster Covenant of 1912),要求自治區範圍不得包括阿斯特地區,他們也組織了「阿斯特自願軍」(Ulster Volunteer Force),表達效忠英皇且希望與英國繼續聯合的意願。
愛爾蘭天主教民族主義份子繼一九○五年組成新芬黨(Sinn Fein)提倡獨立後,又在一九一三年成立「愛爾蘭自願軍」(Irish National Volunteers)倡導獨立建國的意願。當時天主教徒支持的新芬黨是愛爾蘭最大政黨與新教徒支持維持現狀的聯合黨相對立;在一九一六年的復活節事件中,英國政府採取嚴厲鎮壓措施,使愛爾蘭人大為反感,因而在一九一八年選舉中支持主張獨立的新芬黨。新芬黨在七十七席中獲得七十三席後,自行成立臨時政府宣佈獨立,於是與英國爆發戰爭。一九一九年愛爾蘭共和軍成立(Irish Republican Army, IRA),藉由武裝暗殺方式爭取獨立與英國展開游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