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afeiniva
Senior Member
 
afeiniva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Dec 2003
您的住址: 自大的島嶼
文章: 1,149
引用:
作者JustinLin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2081109


裡面有篇很中肯,是ID「sputter_lab」寫的:
引用:
作者sputter_lab
雖然我是這個產業的從業人員,不過我還是覺得太陽能要正式從"備援系統"升級成正式系統的路還很遙遠

不過夜間的能量來源這個題目真的是值得好好研究,撇開價格因素,目前提出的創意解決方案

1. 小型家用蓄電池(燃料電池呼聲高)系統,配合屋頂型電池模組
2. 熔鹽蓄熱式系統,配合超大型集光太陽能系統
3. SPACE solar system,這個又是全新思維,把整個太陽能電站弄至外太空,減少陽光在地球因旋轉
而造成的遮蔽問題,然後利用微波(波段要閃避H2O的吸收峰而且對大氣的反射率低),傳回地球接收
4. 甚至我覺得007有一部電影裡頭利用太空聚光的機器也是可以考慮的吧!!(此項為亂入的^^)

總而言之,這類項系統能夠步入商業化的時間點,我覺得還早

不過在福島事件之後,大家要反思的是,人類總是太過於自負

我們總是認為,縱使再危險的系統,"只要"在一開始的設計端

做好 "萬一發生的不幸時的準備" ,那就完全沒有問題了......結果呢!!

目前看起來,日本甚至連那已發生的 "萬分之一的風險" 都快要無法承擔,這情況在國土有限的島國會更顯著

事情只要不發生都無所謂,不過~~~身處類似地理條件的台灣,是否有想過能抵擋這 "萬分之一" 的風險呢?

舉個可能不是很恰當的例子來看,上個世紀有個很重要的破產案件 (LTCM 長期資本管理破產案)

他號稱幾乎完美的計量模型,由兩個諾貝爾得獎人設計的,也因為忽略了極其微小,但是代價很大的風險(俄羅斯盧布倒台)

認為完全沒有風險的情況下,所以大玩槓桿(沒記錯的話應該是500倍左右)

結果呢,認為幾乎不會發生的事情就這樣發生了.....然後牽扯到大量的金融事故

從很多方面來看,核電廠的設計,其嚴苛的標準也幾乎可以稱得上是完美的商業化產品,但是今天福島事件
說明了一件事情,再怎樣小的風險,都不能視而不見

從風險評量的角度來看,德國人選擇乾脆不玩了,我猜他們應該除了恐核以外,就是幾乎找不到萬無一失的方案來面對核災的風險

發展替代性的能源只是降低風險的一個方針,經濟層面來講我認為還有很多努力的空間,例如降低成本等等
但是......目前已經到了不能只是紙上談兵的階段了


要是各個國家都找到非核的方案,也都默默的去執行,會不會推動類似碳稅的核能安全保險稅呢?

現在的能源便宜是因為有許多"環境使用"的成本並沒有被加入,以後若要推行永續使用的概念的話
這些成本都會被計算進去,不過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大家理性的去思考一下吧!

     
      
舊 2011-03-30, 02:27 AM #91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afeiniva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