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ommando001
其實...如果用UEFI boot就能直接複製過去就好
傳統的legacy boot主要是要把隨身碟設成可開機磁區
UltraII裡面還有SLC呢
看起來主要讀寫是在SLC上進行
TLC盡量不會動
|
那個其實還是 TLC,像 Sandisk 之前的 MLC 產品就有提到啥 SLC 加速,只是看拆機照又沒個影,也不可能是放在控制器裡,因為控制器用的也都是常見的那些。
後來看對岸的 PCEVA 論壇裡的 SSD 區,裡面有人提到不管是 MLC 還是 TLC ,其實都能當成 SLC 來用,跑分比照 SLC,只是容量打折,比方說 MLC 是對半,TLC 就變三分之一,然後可以選擇是要整顆都開 SLC 或是拉一小區塊開 SLC 模式當作快取加減用,Sandisk 是選後者。
選前者的記得有 OCZ 跟 toshiba (好像同家公司?),另外好像還有三星這個跑分王,他們的罩門就是那個「一半」,假設一塊 128G 的 SSD 裡的佔用空間過 64G 了,控制器就得從之前被當 SLC 的區塊要容量回來,把資料取出,接著把該區以 MLC 模式處理,把新資料跟舊資料寫回,等於此時他必須同時處理新舊資料,這時跑分就會很難看,觸發方式跟 sandforce 不太一樣。
另外也能永久性地變 SLC ,只是容量就真的打折了,看工廠端在開卡寫韌體時的參數。
此時如果取得工廠開卡程式的話就好玩了,把偽·SLC 弄回 TLC 模式就變三倍原標示容量了,當然可靠性也......
蠻有趣的,應該算是一種折衷,畢竟市面上流通的 SLC 顆粒應該也都是拆機解焊下的,未來 MLC 也可能步入後塵,用 TLC 來生出新的 SLC 或 MLC 算不算詐欺就見仁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