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ed User
|
如果沒有主戰坦克的保護,光靠薄皮的兩棲坦克,敵人完全可以光靠鍊砲的裝甲運兵車對抗。
軍事裝備都是相對應的,搶灘的部隊,沒有持續的後勤補給與重裝備,只能維持很短暫的灘頭堡優勢,即便是有大量的滾裝貨輪協助運輸,以台灣現階段補強岸基、移動式反艦飛彈,要靠近到30海浬都是需要大量的空優下才能達成,而這距離即便是用最高速的ZBD-05也需要兩個半小時以上的航程,採高航速高耗油的模式,即便登陸也無剩餘油料進行太多灘頭打擊。
所以後續的運補與主戰坦克,都是不可或缺,更不用說,上岸後,需要硬扛台軍換裝的M1A2T重裝坦克,單憑105低壓砲或是反坦克導彈,兩棲戰車絲毫沒有一點機會。
如果把上述戰法拿來對日本,即便短期取得優勢,一方面日本諸多列島難以短期內全數征服,另外一方面,日本並不存在如台灣島內許多愛國人士的相互呼應,從內部瓦解台灣,加上美軍在日本/韓國等地的駐軍,很快就需要面臨防守佔領區的保衛戰,這點兩棲戰車沒有足夠防護力的缺點就變成致命傷。
俄烏戰爭,初期俄羅斯也是判斷可以建立傀儡政權,但開戰後接連斬首戰失利,導致原先願意擔任親俄政權的政治人物選擇沉默,加上周遭如白俄羅斯的自私不願意派遣全國軍隊協助俄羅斯,所以才變成今天的局面。
要解放台軍,最重要不是軍事行動,而是內部癱瘓台灣領導階層,這點中國很早就已經開始做到 入島,入腦的宣傳鬥爭,完全不是烏克蘭的情況可以相提並論。只要積極培養這些愛國人士,絕對可以做到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用最低代價取得台灣全島,再透過主戰坦克強大的火力與防護力以及心理層面壓制反動勢力,達到全面性的掌控島內據點,屆時中國的新一代藍海海軍,就可以自由出入太平洋,而日本、韓國那時候,要仰賴遠在數千公里外的美國馳援還是臣服近在周邊包圍網內的中國,就毫無疑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