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ed User
|
失去盧甘斯克是否為烏克蘭的戰略作為,要看的不是烏克蘭的意願,更重要的是客觀因素,烏克蘭在這兩地的戰損很大,根本原因在於對俄羅斯戰術的誤判。
俄羅斯不再採用原先的突入作戰,而是採用傳統二戰大規模炮兵覆蓋的方式,完全摧毀當面陣地的方式,降低戰損。
所以客觀來說,俄羅斯禁不起開戰初期的戰損,改變戰術思考。
烏克蘭禁不起北頓的戰損所以後撤。
兩者之間決定了烏克蘭損失盧甘斯克的現況。
後續雙方都會調整戰線,
烏克蘭爭取到一小段時間補強軍事武器與烏南的戰線,俄羅斯取得開戰初期制定的解放兩地甚至額外烏南的佔領地。
後續的戰略思考決定雙方的戰術行動。
站在俄羅斯立場,最佳方案就是宣稱達成目標,保留實力就現有佔領地難以防守的地區局部撤軍,爭取到雙方和談的話語權,並開始吸納原有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地的物資補強這段時間戰損與制裁損失,靜待冬天氣候讓歐盟國家妥協。
對美國來說俄羅斯千萬不要撤退,最好是陷入泥沼逐漸消弱,有趣的方式是,中國也是這樣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