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lifaung
所以工廠的增速, 產量的增速有導致雇用人工的增速等比例增長嗎?
1970年代正是西方世界紡織業自動化的期間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aut...ih=776&dpr=1.25
也是這股"各式各樣"的行業都想導入自動化熱潮帶動了後來的個人電腦的蓬勃發展
至於你後來指的觀點要以現在的角度來看...
那只能說, 站在未來還是平行時空來看過去的科技當然覺得不怎麼科技
但是並沒有辦法否定那是自動化/機械化後節省了人力的事實
可以考慮看看一個女工控制一台機器,和一個女工可以管理五到六台機器節省的人力與帶來的產量的提升
|
你這有點胡來了,
你說看看香港紡織業何時採用你所謂的手工移梭織布機,與手工捻紗機?!
你不知道對不對,我也不知道。
但肯定當時,是在清末民初,清朝開辦織布局之後的時期
當然受限於產能,雖然一個工人只能對應一台織布機,
但同樣受限於原料與出口規模,參與紡織的工人總數遠不如現在。
你的勞力密集產業,看總從業人口數,而不是看單位產能人力需求吧。
一家年產百萬碼的織布廠,或是百噸的紡紗廠,遠遠比當時清末的總產能大,但從業人數卻沒有等比增加。
我們通常都是用工業革命或是機械化來描述,而不是自動化。
自動化是很近期的概念,提到的是製成的整合,如漿洗紗後能否自動整經?甚至直接導入織布機台
。這類型的製成整合可以讓人力需求因自動化導入降低,加上織布機上大量的感測器,可以讓顧機台的操作人員有一個集中監控系統,促使一個人可以看管數十台的機台,不再需要時時在現場看著機器運作,這些才是所謂的自動化設備的人力需求降低。
香港在進入自動化之前,紡織業包含你叔叔就已經退出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