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AirStorms
你這有點胡來了,
你說看看香港紡織業何時採用你所謂的手工移梭織布機,與手工捻紗機?!
你不知道對不對,我也不知道。
但肯定當時,是在清末民初,清朝開辦織布局之後的時期
當然受限於產能,雖然一個工人只能對應一台織布機,
但同樣受限於原料與出口規模,參與紡織的工人總數遠不如現在。
你的勞力密集產業,看總從業人口數,而不是看單位產能人力需求吧。
一家年產百萬碼的織布廠,或是百噸的紡紗廠,遠遠比當時清末的總產能大,但從業人數卻沒有等比增加。
我們通常都是用工業革命或是機械化來描述,而不是自動化。
自動化是很近期的概念,提到的是製成的整合,如漿洗紗後能否自動整經?甚至直接導入織布機台
。這類型的製成整合可以讓人力需求因自動化導入降低,加上織布機上大量的感測器,可以讓顧機台的操作人員有一個集中監控系統,促使一個人可以看管數十台的機台,...
|
我叔叔並非紡織業
是塑膠射出成形....
搬去大陸的時間已經是2000年後了
可以撐在那邊就是因為自動化興起帶來的"品質上的提升"與單位雇傭人員產量的提升
兩千年後得去大陸, 是因為能熟練操作這類自動化機台的人找不到新人
以及大陸著色人工便宜, 品質又好
你說的自動化, 回去和1970甚至是1980年代的自動化廠商說看看, 那應該誰都沒有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