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polor
Pow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01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555
2023-02-25 25億打造智慧冷鏈物流中心 台提升國際競爭力
新廠導入IQF冷凍設備,空機運轉40分鐘,就能達到負80度C。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設備能夠改變農產品產銷樣態,確保品質,讓農民價格維持好水準。
而中共屢次禁止進口台灣農漁產品,也加速台灣冷鏈物流建置,中央投入4年126億,建構全台冷鏈系統。

農委會主委 陳吉仲:「鳳梨出去,去日本,就是要13到15度,我們因為冷鏈,
可以讓台灣的美生菜,從這裡運到中東杜拜,三個禮拜都不會有問題,
因為我們洋蔥冷鏈做好,農民的價格不會是再受到控制,所有的產品都是一樣一樣的做到位。」

農糧署副署長 姚志旺:「那可能從產地那到集貨場,一直要到整個集貨之後,
經過冷鏈處理再到消費端,這個中間某個部分可能是斷掉的,
現在政府投入這樣子一個經費,整個冷鏈能夠鏈結起來。5成的計畫已經有完成了。」

2023-02-22 自動化轉型+跨域培訓 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趨勢與人才供需
根據美國研究機構REPORTOCEAN於2022年3月發表的報告,全球冷鏈產業規模預估複合年均成長率達14.7%,
預估自2021年318億8千萬美元,至2030年將達792億7千萬美元。
主要成長因素包含:全球極端氣候強化對溫度控制的需求、各國政府強化投入冷鏈基礎建設、
業者與消費者愈加重視食品損耗,新興市場愈發提高對於溫控產品的需求等。
另一方面,由於冷鏈設施(備)投資金額高昂,需透過標準化以降低建置及應用成本,
方能鼓勵業者持續投入。同時,基於淨零排放的國際趨勢,
傳統耗能的冷鏈設施(備)亦需有效轉型,產業方能持續成長。

類似國際產業趨勢預估結果,
2022年台灣農業科技資源運籌管理學會(簡稱農科運籌管理學會)「農產品物流冷鏈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報告(以下簡稱冷鏈人才報告)中,
業者亦樂觀預測未來3年平均預估成長率分別為7.37%、9.94%、13.09%(以2022年為基期年),
主要成長因子包含:
(1)全球消費市場對於產品安全與品質重視程度提高,
(2)新冠肺炎提升消費者使用網購宅配、超市/超商採購農產品的意願,
(3)高齡少子化缺乏勞動力,運輸物流、分級截切等領域人力不足,
(4)政府補助產地導入冷鏈儲運設施、興設區域物流中心等。

相應於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國內已有部分業者導入機械或自動化設備以降低人力需求,
並藉由改善作業環境、培訓在職人員提升跨域能力,以吸引人才及人力投入。
但除了個別業者的努力外,政府與產業亦需強化消費者對於農產品冷鏈的認知與認同,
形成市場拉力以促進業者持續提升冷鏈品質。
再者,在實質產業升級的基礎上,建立農業願景論述,將夕陽產業轉化朝陽產業,方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吸引人才回流至農業領域。
__________________

舊 2023-02-28, 08:56 AM #150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polor現在在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