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EAC212
你的文我看的不多,
但印象中你好像很常提這件事。
我想問你二個問題.
1.台灣有制定類似的東西嗎?
2.如果使用 GB18030是被溫水煮青蛙,那使用 Unicode 就不是被煮?
|
以
http://unicode.org/charts/PDF/U4E00.pdf
為例
根據文件內容,使用者端,你可以「六選一」
(注意字元正下方的英文字母代號),
其中一個選項是“T”也就是「臺灣的規範」。
代號"G"則是「中共的規範」。
推薦範例字「過」。
GB18030 另有獨立的碼本,
https://archive.org/details/GB18030...ge/n63/mode/2up
裡頭就是一種,
中華民國(臺灣)官方呈現規範的方式比較不一樣,
籠統來說是「一群」規範、範本,有「多份」文件互相搭配,
目前為止「沒有」單一文件化。
「一群」規範(以及 範本)文件,列出來就會複雜許多,
中華民國教育部有公告「國字標準字體『母稿』」(「點陣圖」模式)1998版,
是目前「理論上」的最新版官方規範,
而且還區分 楷書、宋體、方體 三款「母稿」。
其中 楷書、宋體 兩款「母稿」 有被實作出:
教育部標準楷書(約一萬三千多字,學童習字的範本)、
教育部標準宋體UN(約兩萬字出頭,印刷文件的範本),
兩款向量字形TTF,作為「範本」公告。
「方體」目前為止「沒有」實作出TTF,
我個人會認為這是政治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理論上」(技術層面),教育部作為範本的TTF,
所有包含的漢字的一筆一畫,
都應該要「百分之百的符合」『母稿』(規範,「點陣圖」模式),
實務上,我就是發現有那麼幾個字的筆畫,範本「不符合」母稿,
我同樣認為這是政治問題,而非技術問題。
中華民國行政院數位發展部CNS11643全字庫,
推出了 全字庫正楷體、全字庫正宋體 兩款TTF字形,
各包含將近九萬五千個漢字,畢竟教育部的範本字形的含字量,
其實不見得夠用,別忘了還有戶役政公務體系要用的字。
在常用字的範圍內,最土法煉鋼、最直觀的方式,就是把:
中華民國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 楷書、宋體「母稿」(規範,「點陣圖」模式),
和
中華民國教育部標準楷書、教育部標準宋體UN(範本,「向量圖」TTF模式),
拿出來對照國字的一筆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