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 冷鏈、保存標示和品質分級:進口雞蛋風波,凸顯台灣市場與國際標準斷鏈窘境
然而疑團仍未解除,農業部雖掛保證巴西雞蛋保存期限可達90∼120天,不過《報導者》訪問專家學者,
翻閱美國、巴西相關研究報告,發現保存120天的前提建立在全程4、5°C冷鏈儲運,
但台灣卻將進口蛋放在室溫販售,品質和保存期限恐不如原廠設定。
台灣首次大規模從國外進口雞蛋,政府和業者摸著石頭過河,後續法規卻沒及時跟上進度,
保存期限、儲運制度等討論更凸顯出國內長期輕忽冷鏈運輸系統的硬傷。
《報導者》透過國內外研究和學者、業界訪問,解析何謂雞蛋的保存期限、和品質與食安的關係,
以及台灣在儲運和制度的缺漏之處。
爭議:從農業部到衛福部、從中央到地方,進口蛋標示和流向理不清
農業部多次發出新聞稿指出,這些雞蛋進來台灣後,運送到農業部成立的公設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倉儲、或畜產會和民間業者租用的倉庫存放,
再依市場雞蛋產量和需求,調度雞蛋前往洗選場、加工廠。
根據統計,
17%交由洗選場,洗選雞蛋後出售給消費者;
24%用作加工,例如烘焙、液蛋、魯蛋、茶葉蛋;
另有
22%仍在庫存,其餘
37%銷毀。
弔詭的是,根據台中市衛生局新聞稿,台中的業者指出,6月時接獲通知產地需標示為台灣,
7月底時再度接獲通知,產地需標示為來源進口國,已提供標示樣張供台中市衛生局參考。
台中市衛生局食安處祕書蔡文哲說明,此案有「假冒產地」之嫌,涉違反《
食安法》第15條第1項第7款規定涉及刑責,全案送檢調偵辦。
然而業者到底接獲誰通知要求標為台灣?
蔡文哲多次表示「不能說到這麼詳細」,稱內容都已交給檢調。
負責標示法規的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傍晚則稱正在了解中,
不過依據衛福部2019年11月7日發布訂定的「
液蛋衛生標準」及「液蛋產品標示規定」,
液蛋產品本來就應該標示 「原產地(國)」及有效日期。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強調,
液蛋屬於「
非實質轉型」,必須依照成分多寡,由高至低標示雞蛋的原產國家。
農業部則於昨天(9月20日)晚上發出新聞稿致歉指出,
一開始以為可以按照「進口貨物原產地認定標準」第7條第1項第1款規定,將液蛋認定為「
實質轉型」,
因此請業者將產地標示為台灣,7月另向衛福部確認,才知道應標示原產地才正確,畜產會即通知業者此後應以原產地標示。
業者:台灣「洗選蛋25°C保存一個月」是業界慣習
從產地到效期標示,進口蛋疑惑叢生,除了業者有意或無意觸法,台灣法規未及時跟上也是一大問題。
涂萬財口中「雞蛋洗選當天往後推一個月為保存期限」的業界慣習,
是30年前台灣開始推動洗選蛋之初,
由農業部(時為農委會)、養雞協會和專家學者訂出的「參考標準」,除了參考其他國家的研究和品質標準,也考慮到台灣國情。
不過洗選蛋保存期限一個月只是參考值,
台灣並沒有統一標準,更沒有針對進口蛋轉到台灣後有保存期限標示規定。
食藥署和農業部都表示,有效期限須依照儲放環境、運輸條件等等,由業者自行考量後制定,在期限內業者須對產品食安負責。
農業部另強調,進口雞蛋洗選後可以依照慣習標示為洗選後一個月,但不能超出出口國提供的有效期限。
國內外研究:「噴蠟/膜」+低溫儲運,可延長雞蛋保存期限到數個月
美國農業部將雞蛋分為三級,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指出,若保存得當,雞蛋在4°C放15週,仍有最頂級AA級的水準。
農業部次長兼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
我們了解巴西主要是以噴膜,噴礦物油在表面做有效保護,確保蛋的品質。」
他補充,最重要的是包裝廠集貨到運輸過程中的冷鏈條件,各來源國設定的保存期限,會根據生產雞蛋、包裝及或運輸條件不同而有所不同。
關鍵問題:5°C冷鏈斷鏈,原廠設定保存期限是否適用台灣?
除了噴蠟,低溫冷鏈儲運也是雞蛋延長保存期限的關鍵。根據農業部提供的資料,
巴西進口蛋保存120天的條件是5°C以下冷藏,這個條件直到雞蛋進入中央畜產會的倉庫都仍成立,
問題在於台灣的業者向中央畜產會取得雞蛋後,並未保持在5°C以下。
張正明也想不透,進口蛋既然已經洗選、上蠟過,何必二次洗選?且進口蛋雖然有上蠟、冷藏,
但儲存了3、40天後,雞蛋水分照樣會失重減少,使雞蛋的氣室變大,此時若再度水洗,水分會被吸到蛋裡面,徒增風險。
農業部對此並未回應,涂萬財則表示,洗選到盒裝是自動化的機器,因此若要將大包裝拆成小包裝,一定要先進洗選機,之後才能自動裝盒。
如此一來,做半套的冷鏈運輸,不只無法達到原廠保存期限,也增加食安風險。
分級必要?研究顯示雞蛋洗選後放室溫,品質快速下降
綜觀上述資料,台灣原先設定的洗選蛋有效日期一個月,雖然可能沒有食安問題,但在品質上卻是相當寬鬆的標準;
而進口雞蛋飄洋過海來台時,雖然全程冷鏈運送,但品質仍會因時間而下降,
台灣業者又逕自將原廠建議的低溫冷藏儲運轉為25°C,
甚至仍標一個月效期,對雞蛋品質更是雪上加霜。
痛下改革:建立進口蛋制度之外,台灣蛋業硬傷與消費知識能否扭轉?
國際雞蛋市場多數採用美國分級制度,台灣的雞蛋運銷則因長期處於「包銷制」,
盤商全包,以重量計價,因此長期沒有建立品質檢測、分級制度,有效期限的制定不夠完善,
連帶對儲運的要求也低,農業部和食藥署雖然強調業者可以按照儲放環境、運輸條件訂有效日期,
但業者根本沒有品質分級的經驗和參考依據,這次雞蛋風波凸顯了台灣和國際雞蛋市場難以對接的窘境。
台灣首次大規模進口雞蛋,政府和業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卻因各種制度、技術失接,引發一連串風波,
重傷政府形象之餘,也讓民眾直接面對台灣長期以來輕忽冷鏈運輸、雞蛋品質分級的硬傷。
張正明感嘆,不是不能進口蛋,
但政府要做好品質把關,建立起制度才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