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不要說政府資料, 其實人民也很狼性, 到了某一個程度在國外也要注意.
(這不是說台灣好很多, 只是相對好一些, 畢竟背景國家沒有很強大, 待會解釋)
這是針對大律師寫的, 別看上面提供資料就當真, 對岸的人有一個性格就是先騙到.
(台灣人也會有, 比例以及嚴重程度相對對岸少上那麼一絲絲, 要找乾淨的還是很難)
而這個情況在"人力過剩"以及需求不高的時候, 就會被特別凸顯出來.
也就是"篩選方"有時間有空來認真查的時候.
我這裡就直說, 曾查過國外鍍金, 實際上讀過很多間大學沒畢業.
也查過收入十萬美金那種, 實際上是當初有次"家裡匯來"所以...
說曾經"收過"十萬美也似乎不是真的錯誤, 是不是工作能賺到的?
台灣人也會喔! 別以為不會, 多半是無條件進位法, 然後擴大解釋+點料.
差別在哪裡? 台灣人那個是真的有過工作收入.
履歷? 我覺得面試的時候, 實際上技能測試比較好.
平衡一下, 其實雇用人也是反過來, 太多人的產出跟實際雇用時設想的, 落差.
有人會爭論這是因為資方與勞方的落差, 其實這並不是, 而是大環境造就的.
一樣的工作, 更零碎, 以及更難掌控被雇用者的在位情況, 產出自然就會下降.
這跟資方沒有關係, 科學都說了不斷切換注意力會造成學習力降低? 產出也是.
切換, 本身就是消耗.
而現在大環境, 追求的就是零碎. (包括前面科學說注意力零碎, 所以是從大到小)
對岸是不是人力勞力產出為主? 是.
那麼這問題是不是特別凸顯? 是.
所以對岸情況糟, 有什麼奇怪的?
換成台灣, 換成北美, 你主要資源是問題最大的, 你情況不會糟糕?
都會.
特別是當你的主要資源不但劣化, 還老化.
台灣也別笑, 不但有教職人員指出上大學入學程度相較之前低落, 也有另一串提到壞孩子.
其實這就是大環境問題, 上梁不正, 下樑歪; 做好人的生活困難, 做壞人爽死了還逞罰低.
怎麼選?
這要說, 真的是超級長篇, 最簡單就是別去理~ 人生太累, 做好自己, 去找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