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作者cloverhsu
我記得騎樓是公共空間因為房屋有容積率可以拿,所以不要騎樓的話房屋坪數會變小。有點類似騎樓上方二樓那空間要砍掉。屋主想要大一點的空間、建商想要多賺一點就是拿騎樓交換。因此騎樓本來就是公共空間只是台灣人貪小便宜都認為一樓門口的騎樓或是門口前面的白線都是他們家的只能他們家可以停。
|
你說的在一般住宅根本沒有這種容積率可以多拿,
所以根本就是政府怠惰不想設人行道,而採取的便宜措施。
至於門口前白線內的路面,我記得有些房子是沒有把地坪使用完全的,
例如有些房子的地坪是32坪,扣除房子、防火巷空間有28坪,
剩下4坪就是房子前面白線以內,該空間還是屋主的產權,
留作己用根本沒有霸佔問題,遑論貪小便宜?
這東西,還要自己去申請才有,
也就是說,政府先強佔你的權益,
然後再等你自己跑流程來節稅,
這種行為跟強盜一樣了,居然還有人會想提這個。
一年省多少房屋稅?幾百到幾千元吧,
跟房屋價格相比,根本九牛一毛,
而且申請了之後,麻煩只會多不會少,
所以一堆人寧願把房屋改建成沒有騎樓的設計,
反正騎樓不是房屋建築的必要設計,
既多了自用空間,也不用煩惱一堆白癡人去亂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