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一次高鐵北返,讓我看見台灣人最常見的問題:重人情味卻輕公德心
在密閉車廂中講電話,一定會干擾到旁人,而且在加強防疫期間,高鐵禁止飲食,也禁止長時間交談;
就算講電話不算「現場交談」,但也要有所節制,才能減低傳染或被傳染的機率。
其次,不論音量再低,講電話總是要發出聲音,若聽不清楚對方的聲音,自己會不自覺地愈來愈大聲;
尤其在密閉空間裡,音波會被放大,結果全車廂的人都聽到了電話內容,當事人卻渾然不知。
真有要事也須言簡意賅,或是用即時通訊軟體溝通。
碰上缺乏公德心的人真的很無奈;鄰座乘客若要勸導,會擔心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若是請高鐵服務人員出面,頂多也只有3、2分鐘的效果,工作人員一離開,
我行我素的人很快便又故態復萌。
短時間內經歷兩場反差極大的場景,不禁質疑,到底要如何定位台灣人的特質?
也許「
重人情味、輕公德心」是較恰當的註解。
實體接觸的感受如此,虛擬世界裡更是猖獗。
網路資訊滿天飛,每個群組裡,總有人愛濫發與群組屬性不相干的訊息,
像是問候圖卡、假新聞、舊訊息等;
當事人傳得不亦樂乎,其他成員或基於團體和諧,或因為禮貌考慮,也不便直言制止,
這也是缺少公德心的日常表現。
每個人都有私念私欲,若是不知自制,任憑欲念橫流,很容易跨越公德心的界線。
法律或制度規定得再嚴格,總會有個限度,要維持人與人之間互動融洽,人的教養、素質和公德心才是根本要素。
社會要進步,除了知識與生活水準提升外,更有賴多數人懂得尊重別人,節制自己的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