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義烏,美國各城市今年聖誕燈也黯淡吧
其實不做美國人生意也沒什麼好難過
就叫傻逼去跟義烏人說當年台灣做陸客生意的店家一樣的話—轉型
中國「聖誕小鎮」的燈光,因川普的關稅而黯淡
https://edition.cnn.com/2025/04/18/...fs-intl-hnk-dst
這是一幕美國數百萬人耳熟能詳、深受喜愛的場景:窗外飄著雪,聖誕音樂在耳邊響起,家人們一起裝飾房子,掛上彩燈、聖誕襪,並在樹頂擺上一顆星星。
但很少人知道,這些標誌性的節日裝飾品究竟來自哪裡。
答案通常只有一個:中國浙江省的一座城市——義烏。這裡有「聖誕小鎮」的稱號,
根據中國官媒報導,義烏生產了近90%的美國使用的聖誕節裝飾品。
而其中許多產品,都可以追溯到義烏的批發市場——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
這是一座佔地近1,000英畝的複雜建築群,面積約等於750個足球場。裡面,外國買家穿梭於狹窄的通道中,瀏覽滿是商品的店鋪,從會彈鋼琴的音樂聖誕老人娃娃到人造聖誕樹應有盡有——還有無數其他美國家庭常見的產品,包括「讓美國再次偉大」帽子、按摩槍和折疊露營椅。
但如今,這裡瀰漫著一絲焦慮氣息。這些商家站在全球貿易的最前線,如今正面臨唐納.川普總統實施的三位數關稅衝擊,這些關稅在全球引起了震盪,也動搖了中美兩個超級經濟體之間經年累月建立的合作關係。
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整體關稅已超過驚人的145%,創下近一世紀以來美國對外貿易的最高懲罰性關稅。川普最新一輪針對中國進口商品的「對等」關稅,是在早前因芬太尼相關問題實施的關稅基礎上加碼。
對許多商家而言,這些措施已經讓他們損失客戶、利潤大減,甚至被迫轉向其他市場。CNN本週稍早造訪義烏市場時,許多業者表達了對川普行動的擔憂與困惑,同時也希望能和平解決,他們正努力重建被打亂的業務。
「我們一些長期客戶已經停止合作,我們都非常難過,」現年43歲、從事聖誕裝飾品銷售已有15年的冉紅燕(音譯)說。
在關稅實施後,她嘗試給美國客戶打折,以挽救合作關係,但沒有奏效。今年,她有八成的美國客戶取消了合約,損失超過13.5萬美元。
冉表示,美國市場雖然只佔她整體客源的一部分,但那些客戶不只是帳面上的數字而已,許多都是長期合作夥伴。她曾在多年前於中國的一場貿易展上認識一位美國客戶,雙方合作將近十年,對方甚至曾親自前往她的工廠參觀產品生產過程。
「因為關稅問題,他說今年只能取消訂單,之後再看情況,」她在自己的小店裡,站在成排的馴鹿絨毛玩具和節日泰迪熊之間,向CNN說道。「我們合作了很久。」
⸻
各國消費力下降,對義烏是壞消息
川普總統的關稅言論大多圍繞一個目標:恢復他所說的因不良貿易協議而流失的美國製造業工作。
但很難想像像義烏市場上這些商品,未來能夠在美國本土製造——除非消費者願意為這些現在價格低廉、普及的塑料聖誕裝飾品付出高昂代價。
美國第二大聖誕裝飾品進口國是柬埔寨,那裡的工資比中國還低,但川普也對這個東南亞小國施加了49%的關稅,儘管最近暫停了90天。
義烏在中國算是一座小城市,人口不到兩百萬,但在全球貿易中卻有著不成比例的影響力。根據當地海關資料,去年該市出口總額達到810億美元,其中約115億美元輸往美國。
這種龐大的影響力從一下飛機就能感受到。當你走下飛機,機場登機橋上貼滿了英文****:「中國商品!來義烏做全球生意!」
CNN造訪時,市場仍然一片繁忙。畢竟,目前只有美國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面加徵關稅。
這座多層、多棟的建築群中,每層樓販售不同類型的商品,樓內設有咖啡廳與小吃攤。你轉身的每一個角落,都是色彩與聲音的爆炸——根據當局統計,這裡大約有七萬個攤位擠在其中。
但貿易戰升溫已悄然留下痕跡。
CNN看到來自多國的買家在攤位間選貨、議價,但看不到一位美國人。店主們也神情緊繃——很多人拒絕受訪,也對在市場中巡查的中國官員保持警惕。
就連沒和美國做生意的業者,也感到焦慮。
川普或許延後了針對中國以外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導致部分國家暫停報復措施,但雙方談判仍在進行,誰也無法保證是否會恢復已宣布的關稅。包括一些川普盟友在內的經濟學家警告,如果貿易戰持續,全球仍可能陷入衰退。
這種你來我往的局勢,讓世界經濟持續動盪,消費者可能會縮減支出、重新審視消費習慣。對義烏人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一場災難,因為他們的生計嚴重依賴海外訂單,尤其是聖誕節前夕這段旺季。
⸻
「如果生活不幸福,誰還在乎裝飾品?」
李欣瑤(音譯)自1993年起就在義烏市場家族經營的人造花店工作,販售塑料製的玫瑰、向日葵、雛菊等花卉。雖然他們目前沒有美國客戶,但自從貿易戰開始以來,收入仍然受到了影響。
「雖然我們相信中國會變好(會恢復),但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也是最富有的,」她說。「美國人總是影響全世界。他們一開打貿易戰,大家都會緊張,我們的客戶可能也會暫緩下單。」
她說,全球經濟的動盪也可能影響銷量,因為像塑膠花這樣的裝飾品,在客戶削減開支時很可能首當其衝。
「如果我們都過不好日子,誰還會在意裝飾品呢?」她說。
⸻
從美國轉向其他市場
對於許多美國客戶居多的商家而言,川普的貿易戰意味著必須另謀出路。
某種程度上,這種轉變在全國層面早已悄悄進行。所謂「脫鉤」(decoupling),即中美兩國幾乎不再互相貿易或投資的局面,多年來在兩國政策圈都有所討論。儘管這樣的劇烈改變將對兩個緊密交織的經濟體造成巨大痛苦。
自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以來,中方也在默默為這場對決做準備。北京自那時起開始多元化供應鏈,擴展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降低對美國的出口依賴。根據官方數據,2018年,中國對美出口佔其總出口比重為19.2%;到了2024年,已降至14.7%。
這也意味著,中國如今對美國企業的依賴程度已不如從前,義烏的商販們也正採取相似的策略。
「我現在把美國客戶停下來的所有貨都轉向歐洲市場。我會把這些產品推給我們的歐洲客戶,」現年39歲、販售萬聖節裝飾品的聶子琴(音譯)說。
她說,自己過去有一半的出口都賣給美國。和冉一樣,她也與「老客戶合作多年」。但現在,儘管一些訂單在關稅宣布前就已談妥,仍被暫停了。
雖然銷售「明顯下降」,她對其他選項仍充滿信心。「我還有國內市場,也有歐洲市場。我也在做跨境電商,」她說,同時指向牆上的各種鬼臉面具、南瓜燈籠、跳舞幽靈和巨型眼球裝飾。
「我們去年就開始設計適合中國內銷的產品了。」
商家盼和平,卻不確定是否能恢復
部分商販對中國對美回應措施表示讚賞,這與中國受控社群媒體上的輿論一致——不少網民對美國表達憤怒,並支持北京在關稅上的強硬態度。
上週,北京將對美關稅上調至125%,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不怕」。官員也指出,中方不會再進一步加徵關稅,因為升級已經沒有意義。
「我們的政府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人造花商李女士說。
但這並未減輕他們的恐懼。面對貿易戰可能對義烏和當地家庭帶來的衝擊,大家都在緊張備戰。
李女士說,她每天都在擔心全球局勢會怎樣影響自己六歲的女兒。「中國人總是擔心下一代。」身為一個歷史愛好者的她,至今仍不明白川普為何要發動這場貿易戰。
「我們希望世界和平。從我的角度來看,我真的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她說。
她和其他業者都希望兩國領導人能達成協議,結束這場關稅來回的惡性循環,讓他們能重拾穩定的生活與生意。但隨著貿易戰持續,他們不確定雙邊關係是否還能修復——即使有朝一日,長期客戶回歸,也可能再也回不到從前。
對一些人而言,傷害已經造成。
「我們平常購物時,如果想買包包或其他日用品,現在都會開始考慮這些東西是不是從美國進口的,」賣聖誕飾品的冉紅燕說。
如果是美國製造的產品呢?「我一定不會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