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LDSKINGII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242
不覺得漢字或中國字偉大可能跟認同或毛沒長齊有關

漢字或中國字演化過程大概是這樣(書體名稱—時期—年代—特徵)

甲骨文—商朝晚期—約西元前1200年—刻於龜甲獸骨,象形為主,用於占卜

金文—西周春秋戰國—約前1100–前221年—鑄於青銅器上,筆劃較圓潤,開始有裝飾性與結構性

大篆—春秋戰國—約前800–前221年—字形逐漸整齊化,地域分歧多

小篆—秦朝—約前221–前206年—秦始皇統一文字,筆畫均勻規整,結構標準化

隸書—漢朝—約前200–200年—筆劃變化大,橫畫加長,波磔明顯,為楷書的過渡形態

楷書—魏晉以後—約3世紀至今—結構方正,筆劃清晰,為現代書寫與印刷的標準字體

行書—漢末—晉—約2–4世紀—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書寫流暢

草書—漢代以後—約西元1世紀起—極度簡化連筆,藝術性強,難於辨識

繁體字—隋唐至今—約6世紀至今—保留漢字原始形態,筆劃完整

簡體字—現代—20世紀中期中國推行—精簡筆劃,提升識字效率

文字代表種族與朝代的延伸,這背後蘊含了語言、族群認同、歷史連續性與文明傳承等多重層面。

從幾個角度來說明「文字如何成為種族文化與朝代延續的象徵與工具」。

一、文字是種族文化的核心符號

📜 文字即記憶:文明的載體
• 一個族群的語言與文字,承載了其歷史、信仰、法律、倫理、科技、藝術與宗教等內涵。
• 透過書寫,族群能夠將知識累積、傳承,形成歷史感與文化認同。

🧬 例子:漢字與華夏文明
• 漢字超過三千年的延續,貫穿夏、商、周、秦、漢直到現代中國,成為華夏族群的文化核心。
• 即使經歷多次朝代更替、外族統治(如元、清),漢字未曾中斷,這是一種族群精神的延續。



二、文字是政權合法性的象徵

👑 朝代更迭中的文字權
• 新王朝往往會調整字體、制定官方書體,作為政權認同與「正統」的表徵。
• 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小篆」,建立書寫標準。
• 漢朝出現「隸書」,逐步簡化字形以利行政。
• 清代則以「楷書」為科舉與官方標準字體。
• 這些變化不僅是行政需要,更是一種對前朝文化的吸納與再定義。



三、文字是族群融合與分裂的標誌

🌍 多民族帝國中的文字政策
• 帝國治理往往涉及不同民族與語言,文字政策反映統治策略與文化融合的程度。
• 元朝推崇漢字同時使用八思巴文(蒙古音),象徵多元治理。
• 清朝通行滿文與漢字,滿文逐漸衰微,漢字強勢存續。
• 近代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皆以推行「國字(漢字)」作為國家統一工具。

🔤 當文字消亡,文化易被吸收
• 如北非在阿拉伯征服後,由原本的柏柏爾語系文字轉為阿拉伯文,最終形成文化同化。
• 所以一種族或文明若失去其文字,往往也就失去了自我敘事的能力。

對了漢字是從甲骨文演化下來,甲骨文是世界第三老的文字,僅次於

一、蘇美楔形文字
地區:美索不達米亞(今日伊拉克,約西元前3200年)

二、埃及聖書體
地區:古埃及(約西元前3100年)

這學校都有教
 
舊 2025-07-24, 10:42 AM #12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LDSKINGII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