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諜比貪腐判更輕變相鼓勵叛國 專家:修法設刑期「地板」
高雄科大科法所教授羅承宗受訪分析,輕判現象的根源在於「立法有天花板、卻沒地板」。
他指出,許多國安相關法規僅設最高刑度,卻未明定最低標準,
導致法官只能依證據判輕刑,甚至出現三個月徒刑、易科罰金的荒謬案例。
他直言,「立法者一味設天花板,卻不設地板,讓法官能夠輕判,這是立法的缺失」。
羅承宗呼籲修法將叛國、共諜罪最低刑度設為X年以上並不可易科罰金,
同時讓要件設計更為寬鬆,讓法官更容易認定叛國行為,
同時強化法官的國安教育,避免對中共黨國體制的無知。
另外,羅承宗也主張「行政先行」,如陸委會處理親中藝人爭議言論,
已實踐行政機關依「行政程序法」先行調查並處分的做法,
當事人若不服再提出救濟或進入法院,而非全靠曠日廢時的刑事程序,
更可直接有效因應共諜威脅,展現政府硬起來捍衛國安的決心,「這才是正道」。
國防院國防戰略及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日前曾撰文指出,
台灣破獲的軍事間諜平均刑度僅18個月,遠低於歐美民主國家19年的水準,相差逾12倍,
嚴重影響嚇阻效果。
台北地方法院國安專庭法官許凱傑也在演說中提醒,滲透的第一步往往從認知戰開始,
不會直接要機密,而是透過交友、金錢或意識形態慢慢套交情。
他指出,
近年共諜案起訴案件數已從28件暴增至186件,顯示威脅加劇,
但社會仍普遍無感。他呼籲,不只要修法補漏洞,更需提升全民對認知戰的警覺,
因為「船底有人在挖洞,若沒人修補,船很快就會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