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反壟斷案出爐,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耗時五年的反壟斷案終於走到尾聲,Google接下來會怎樣?OpenAI為什麼能從中得利?
https://www.cw.com.tw/index.php/article/5137223
在歷經多年的反壟斷案惡夢之後,美國法官梅赫塔(Amit P. Mehta)本週二做出裁定:Google原則上可繼續運作目前的業務。投資人對判決感到滿意,讓Google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上漲8%以上。
Google要做什麼?
根據法官的判決,Google只需要適度調整措施即可。
首先是必須共享某些數據。梅赫塔表示,分享部分搜尋數據,將有助於競爭對手改善它們的搜尋系統,像是微軟、OpenAI、Perplexity等競爭企業,都有試圖做搜尋產品。
不過,
Google可以避免分享內部最重要的一些數據。梅赫塔駁回了美國政府要求該公司分享所有搜尋資料庫的請求。
除此之外,
Google還必須成立一個反壟斷技術委員會,包含隱私專家,負責確保該公司會遵守法律判決。
這類委員會的做法,與微軟在25年前敗訴反壟斷案後的做法如出一轍,其後法院稱讚該委員會改變了微軟的行為。
至於Google支付費用給蘋果以要求它使用Google作為瀏覽器,梅赫塔也允許繼續,因為擔心限制可能會對消費者不利。
最後,
梅赫塔法官也駁回了司法部強制Google出售Chrome瀏覽器的請求。他指出,強制解除Chrome的舉措「與本案不符」。
誰得利、誰損失?
贏家一:Google
週二的判決,對Google可說是最佳結果。
首先,該公司不會被迫出售引導用戶使用Google搜尋的重要工具,也就是Chrome瀏覽器。
而Google向蘋果和其他合作夥伴支付費用,以確保其搜尋引擎處在預設位置,也是Google的關鍵斬獲。
贏家二:蘋果
2022年, Google向蘋果支付200億美元,成為iPhone的預設搜尋引擎。這約佔蘋果年度服務收入的五分之一。
判決指出,只要不是獨家支付,Google就可以繼續這樣做,這對蘋果來說是一大勝利,因為它可以繼續收取鉅款。
由於Google和蘋果之間的協議仍然有效,這也可能為AI領域的更多合作打開大門。
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表示,「我們現在看到蘋果和Google之間建立更大的Gemini AI合作亮綠燈。」
贏家三:OpenAI和Perplexity
不過,既然現在Google無法禁止蘋果在iPhone上安裝其他搜尋工具,他的AI競爭對手OpenAI 和Perplexity也可能受益匪淺。
OpenAI於2024年推出自己的搜尋服務,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缺乏銷售渠道。現在,蘋果也可以將ChatGPT作為搜尋引擎,而不會違反與Google的任何協議。
但共享數據的部分,專家則有不同看法。
卡達計算研究所人工智慧小組首席科學家詹森(Jim Jansen)表示,很難知道微軟、OpenAI和其他公司能從中獲益多少,「十年前,這些數據會更有價值,但現在Google收集的資訊太多,很多數據都成了噪音。」
輸家一:Google瀏覽器的競爭對手
法官的判決,代表Chrome將繼續享有Google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就像以前一樣難以被取代。
這對Google瀏覽器的競爭對手,微軟的Edge瀏覽器來說是個壞消息。
雖然每台Windows電腦都有Edge瀏覽器,但用戶數量仍然少很多。蘋果的Safari瀏覽器和Perplexity新推出的Comet瀏覽器亦然。
輸家二:你(或許)
對消費者而言,反壟斷案原本意味著我們或許可以擁有更多搜尋引擎選擇,不再使用Google.com,而是造訪其他網站來進行搜尋。Google也可能被迫出售其Chrome瀏覽器和Android作業系統,並徹底改變行動網路和應用程式的體驗。
現在情況變得明朗:這一切都不會發生,「分享數據,根本就是無用的作法,」搜尋引擎新創公司DuckDuckGo的執行長偉恩伯格(Gabriel Weinberg)評論道。
(資料來源:NYT, Business Insider, Information, WS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