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vance Member
|
中央:再賭一次堰塞湖會自然消失。
李鴻源:不是喔!不是這樣。
光復山區還有2.5億噸泥沙! 李鴻源示警:可能形成另一個堰塞湖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災害,目前危機還未解除。國民黨團今召開記者會,籲中央在救災告一段落後,須與地方政府討論光復村要原地重建還是遷村;透過國民黨團提出「樺加沙風災暨光復堰塞湖潰決災後重建條例」重新檢視,為未來在台灣其他堰塞湖,建立標準處理機制。
國民黨團書記長羅智強指出,國民黨團提出的「樺加沙風災暨光復堰塞湖潰決災後重建預算」暫定匡列200億元,會與行政院和其他政黨共同協商,找出一個對花蓮災民更好的方案。堰塞湖潰壩成災時,一條河川兩部三署在管,災害來臨時就會出現權責不清、互踢皮球,未來無論是成立「災害救難署」還是修「災防法」,政府必須嚴肅面對複合型災害下的政府組織。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在今年7月開始形成,9月3日接到內政部長劉世芳電話,委託針對馬太鞍溪堰塞湖進行全面性了解。馬太鞍溪堰塞湖當時儲水量約6000萬噸,滿水約9000萬噸,相當於一座南化水庫,團隊向他回報,只要堰塞湖發生溢流,一定會潰壩,且馬太鞍溪河道沿岸堤防有幾處缺口,僅有太空包堵住。團隊在什麼資料都沒有的情況下,在9月19日評估報告交給內政部,內政部原預計要疏散600多人,看過團隊報告後要疏散將近8千人,短期疏散難度非常高。
李鴻源表示,接下來的問題是堰塞湖剩下將近600萬噸水,嚴格上是不會造成立即危險。這次堰塞湖潰壩有3.2億噸泥沙,這次崩下來約7000萬噸,還有2.5億噸還在堰塞湖裡;其中堰塞湖左邊山壁不穩定,再發生一次豪大雨或是5級以上地震,就有可能再次造成另一個堰塞湖。馬太鞍溪下游堤防有1000多公尺比較脆弱,這是一個缺口、破口,建議政府要立即補強、加固。
李鴻源強調,從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中看到,複合型災害已經出現,建議政府必須成立「災害救難總署」,可以參考美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也可以參考日本設立「防災擔當大臣」,其位階相當於官房長官。當中央有類似統合指揮單位,遇到複合式災害時,就能夠迅速通知當地政府疏散居民,同時調派人力和機具進入災區。
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故我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