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30億營收恐直接蒸發!第一起台灣製造業強迫勞動暫扣令,將掀什麼風暴?
9月24日台灣晚間,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的一則新聞稿,嚇傻整個自行車產業:
即日起,美國海關將暫時扣押巨大台灣廠製造的自行車及零配件,
理由是產品製造過程涉及「強迫勞動」。
這是台灣製造業破天荒頭一遭。
根據《美國關稅法》,美國一旦掌握合理證據顯示進口貨品涉及強迫勞動,
海關執法人員即刻會暫扣這些貨品,直到提出證據「自證清白」才會放行。
過去,台灣在暫扣令榜上有名的,只有涉嫌虐待漁工的遠洋漁船。
最劣跡斑斑的則是中國,不少企業產品因涉及逼迫維吾爾人強迫勞動,而被發布暫扣令。
巨大美國目前還有庫存,但最壞狀況大約有年營收4至5%會受影響。
根據過去紀錄,暫扣令交涉動輒兩、三年起跳,也就是說一紙公文下來,
巨大恐怕將面臨高達30億台幣營收直接蒸發。
巨大否認美方強迫勞動五大罪狀
根據CBP新聞稿,巨大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所列的強迫勞動指標:
濫用弱勢處境、惡劣的工作與生活條件、抵債勞動、扣留工資、過度加班。
「CBP沒有來現場調查,也沒與公司內部任何單位問過資料,」
巨大發言人李書耕否認美方開出的五大罪狀,
指出台灣母廠是巨大全球工廠的模範生,不可能有上述的強迫勞動問題。
「不只巨大,所有廠商都必須皮繃緊」
巨大是第一個接獲暫扣令的台灣企業,壞消息是,它可能不是最後一個。
「其實(暫扣令)內容,所有台灣雇用移工廠商幾乎都中,皮都要開始繃緊,」
深耕移工議題的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提醒,只要有人檢舉,
CBP認為有疑慮就可能發暫扣令。太多企業以為幫移工付仲介費就能解決強迫勞動疑慮,
但過度加班、扣留工資等,也同樣被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