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382
|
Intel Arc B580搭載XeSS 2對比A750、4060Ti效能解析
影片內動態外觀與條狀圖數據對比可更快了解本篇內容:
https://youtu.be/U7JFzmKmHPk Intel睽違GPU市場超過20年,2年前重返後推出Arc系列,擁有自製與其他品牌合作的顯示卡,初代GPU代號為Alchemist(簡稱A系列), 在今年12月發布第二代GPU代號為Battlemage(簡稱B系列),推出兩款型號為B580與B570的新GPU,網路上能見最高的為Intel自製B580顯示卡。 由於初代Arc推出至今已超過2年以上,個人上網機使用Arc A750與A770至少有1年半以上的時間,身為A系列長期使用者分享一下期間使用感想。 首先是發售後第一年內DX12之前的某些遊戲表現有些明顯不足之處,無法發揮GPU應有的效能,後續藉由平均每月2版新驅動來逐步地進行優化。 另外個人主要會玩的遊戲有暗黑破壞神IV,屬於DX12與支援XeSS遊戲,遇到早期驅動XeSS容易失效, 當時改為FSR會穩定許多;前期也發生VRAM使用率偏高的情況,透過遊戲改版與驅動更新也有明顯改善。 印象中去年遊戲剛發售初期的組裝菜單不少網友都建議搭4070,近半年來A750 8GB已能用4K高畫質遊玩感覺還不錯。 其他如待機功耗過高需藉由BIOS與系統調整、bit色彩深度選項在後來推出的Intel顯示晶片控制中心APP,這些缺失已改善許多,不過仍有再進步的空間。 當時網路常見的說法Arc戰未來,現在回顧頗有同感,只是需要較多時間與耐心等待..XD 回到本篇主角Intel Arc B580 Limited Edition,外包裝比初代A系列更為精緻, 開盒後內有B580顯示卡、專屬擦拭布、快速使用說明、感謝卡片、專屬貼紙與Arc顯卡紙模型,附紙模型算是相當特別。 包裝設計有別於市場上其他品牌顯示卡的設計風格,相當具有質感與品牌辨識度。 B580尺寸長x寬為27.2 x 11.5 公分,重量779克,實測約781克。 正面全黑色系搭配雙風扇,外殼依然採用類膚材質的塑料,以往在Alienware高階電競筆電才會接觸到的質感。 GPU代號Battlemage、架構Xe2、PCIe 4.0 x8、DirectX 12 Ultimate;Xe-core與光追單位皆為20、時脈為2670Mhz, 並搭載192Bit 12GB GDDR6,TBP功耗190W。 其他規格如Render Slice單位為5、Intel XMX引擎與Xe 向量引擎皆為160、GPU峰值TOPS(Int8)為233。 支援Intel XeSS 2超級採樣與Intel Extension for PyTorch技術。 背面同為類膚材質並標示intel ARC B580,顯示卡外觀以黑色簡約設計為主。 此外硬體編碼與解碼支援AV1、H.265、H.264、VP9等格式。 側邊供電為單8Pin,旁邊intel ARC使用時為白色燈號,這次側面與風扇外圍運用更多曲線變化,風扇內建低負載的停轉技術。 I/O提供2 x DisplayPort 2.1支援UHBR 10、1 x DisplayPort 2.1支援UHBR 13.5、1x HDMI 2.1支援8K@120Hz,最高可4螢幕輸出。 上方為散熱孔位,IO檔板較易沾染指紋,可使用配件擦拭布。 官方拆解圖,採用2個大型散熱鰭片搭配4散熱導管,搭載高性能雙風扇,標榜比起上一代提升30%風量與減少50%噪音。 Intel自製卡A系列內部用料在獲得相當不錯的評價,看起來B系列仍然保持出色的水準。 專屬軟體Intel Graphics Software: 左方主要項目有首頁、設定檔、顯示卡、顯示器、效能。 顯示卡頁面提供幀數同步、FPS限制器、低延遲模式、影像銳化、自適應曲面細分。 顯示器頁面功能,還記得先前A系列同時安裝Game On驅動程式與Arc控制台, 想調整bit色彩深度要另外開啟Intel顯示晶片控制中心,B系列推出後將兩個軟體的功能整合在一起更為方便。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2024-12-26, 10:29 PM
#1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382
|
效能頁面記量指標中提供豐富的硬體狀態資訊,即時波動圖會使GPU處於低負載的使用率,此時GPU電源為20W。
A系列在同樣軟體頁面下沒有開ASPM等電源設定35~40W,有開約15W,關掉波動圖約3W。 B系列預設時雖然已對待機功耗有明顯優化,不過官方仍然建議要開啟ASPM等電源設定,讓GPU待機耗電量可以降到更低。 微調分為GPU、VRAM、風扇與散熱微調,比起A系列選項增加不少,提供給對時脈、電壓、功率、風扇轉速等功能想進一步手動調整者更高的自由度。 Intel也推出專為Arc設計AI Playground入門應用軟體,更新速度相當快,目前已經來到2.0a版本,並支援多種語系。 主要分為創作、增強、對話等三大功能,可用於AI圖文生成或是問答對話的應用,希望未來操作時能越來越精準。 將本篇測試平台一併安裝到InWin F3機殼做分享,M-ATX規格分為黑色與白色這兩種版本。 標榜簡約設計風格,白色前面板局部採用原色楓木。 右上方IO面板搭載1個USB 3.2 Type-C、2個USB 3.2 Type-A、1個HD Audio Combo耳麥孔,支援背插式主機板。 側邊採用免螺絲拆裝的強化玻璃側板,尺寸長寬高為460 x 215 x 359mm,優點是小體積機殼更便於放置於使用環境中, 透過設計能將機殼內部有限空間達到更好的利用率,在拆裝側板時卡榫略緊需較費力,不過也讓穩定度較高。 支援長度16公分以下之電源供應器與CPU散熱器,顯示卡最高可達34公分,能夠安裝大多數高階顯示卡。 強調垂直風道再升級的散熱系統,12公分風扇可安裝處包含後方x1(標配AN120P)、下方x2(底部附防塵濾網)、前方x1。 上方支援2 x 12或14公分風扇或240 / 280mm水冷,照片中上方額外加裝2顆LN140P模組化Type-C串聯靜音高效能風扇強化對流。 建議下方黑色濾網與連接線若能改為白色能讓機殼外觀看起來更為一致。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5 9600X MB: BIOSTAR B650MP-E PRO DRAM: TeamGroup T-FORCE DDR5 6000 16GX2 VGA: Intel Arc B580 Limited Edition SSD: SAMSUNG M.2 4.0 1TB POWER: InWin P85 White Edition 12GB Cooler: Thermalright Peerless Assassin 120 SE WHITE ARGB OS: Windows 11更新至2023H2 22631.4602 * 效能分數表現會因使用情境、配置及其他因素而異,僅供參考。 對於本篇測試平台的配置想法,雖想用Intel或AMD最新系列高階CPU搭配高時脈DDR5讓3D效能拉得更高, 但還是想用手邊可搭配較偏向中階的零組件,讓B580測試效能更貼近市場上的實際使用環境。 B580官方對照效能數據為4060,以下對照組使用Arc A750 Limited Edition 8GB與更高階AORUS RTX 4060 Ti ELITE 8G超頻版,在同一個平台下做效能測試。 驅動程式版本:B580 32.0.101.6252、A750 101.6319、4060 Ti 566.36。 3DMARK Time Spy score => 14026 (A750=12239、4060Ti=13388); Graphics score=>14770 (A750=12556、4060Ti=13787) 3DMARK內建DLSS測試項目最低解析度2K與Performance,底下XeSS 1.3.1測試也採用相同的2K解析度對比。 B580 =>XeSS off 33.23 FPS、XeSS Performance on 90.85 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173.4%。 B580 =>XeSS off 33.28 FPS、XeSS Ultra Performance on 108.91 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227.3%。 A750 =>XeSS off 28.07 FPS、XeSS Performance on 81.69 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191.0%。 A750 =>XeSS off 28.14 FPS、XeSS Ultra Performance on 96.68 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243.5%。 4060Ti=>DLSS off 38.31 FPS、DLSS Performance on 135.88 FPS、Performance difference 254 %。 雖然3DMARK中B580在XeSS 1.3.1設定同樣Performance選項的增幅沒有DLSS 3高,改選Ultra Performance就能有相近的效能,未來若支援XeSS 2應該還有提升空間。 FINAL FANTASY XIV:Dawntrail; 1080p HIGH開FSR – 18563 (A750=16285、4060Ti開DLSS=21824); B580與4060Ti相比約低15%。 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 1080p畫質設定超高 – B580 => 248 FPS、最低179、最高332、總運算畫面數17625; A750 => 257 FPS、最低203、最高 306、總運算畫面數18251; 4060Ti => 394 FPS、最低296、最高486、總運算畫面數27994;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
2024-12-26, 10:33 PM
#2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382
|
FAR CRY 5 極地戰嚎5,1080p將3D特效為極高模式 –
B580 => 最低85、平均142、最高171、已渲染幀數8398; A750 => 最低60、平均120、最高145、已渲染幀數7057; 4060Ti => 最低150、平均176、最高217、已渲染幀數10370; Assassin’s Creed Odyssey 刺客教條:奧德賽,1080p畫質設定極高 – B580 => 95 FPS、最低44、最高163、總幀數6077; A750 => 60 FPS、最低33、最高115、總幀數3828; 4060Ti => 94 FPS、最低35、最高209、總幀數5992; 這3款遊戲推出年代較久,皆沒有支援DLSS或XeSS,偏向純GPU效能測試,其中也包含驅動程式與遊戲優化的因素。 以平均幀數項目來看,B580在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表現小輸A750; 極地戰嚎5小贏A750,這2款遊戲分別落後高一階4060Ti約為37%與19%, 到了刺客教條:奧德賽的差距縮小到1%,B580在這款遊戲中擁有不錯的表現。 DIRT 5 大地長征5,1080p畫質設定Ultra High (FPS): B580 => Average 76.0、Minimum 46.0、Maximum 127.6、Low 1% 68.2; A750 => Average 71.2、Minimum 36.9、Maximum 82.3、Low 1% 63.6; 4060Ti => Average 97.3、Minimum 53.8、Maximum 250.0、Low 1% 84.9; The Riftbreaker 銀河破裂者 1080p DX12預設模式: B580 XeSS Performance => Avg 318.69、Low 1% 252.55; A750 XeSS Performance => Avg 251.9、Low 1% 219.45; 4060Ti XeSS Performance => Avg 354.82、Low 1% 297.00; 這款遊戲沒有DLSS選項,只有XeSS與FSR選項可選擇。 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奇兵:暗影,1080p影像設定為最高 – B580 XeSS效能=> 幀格渲染:30297、平均幀率:195; A750 XeSS效能=> 幀格渲染:20676、平均幀率:135; 4060Ti DLSS效能=> 幀格渲染:36660平均幀率:235;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2077,1080p畫質設定Ultra – B580 XeSS Performance => Average FPS 135.31、Number of Frames 8694; A750 XeSS Performance => Average FPS 102.52、Number of Frames 6587; 4060Ti DLSS Performance => Average FPS 164.70、Number of Frames 10583; HITMAN 3 刺客任務3,1080p畫質設定最高: B580 XeSS Performance => Overall Score 96.18 FPS; A750 XeSS Performance => Overall Score 70.55 FPS; 4060Ti DLSS Performance => Overall Score 138.64 FPS; Call of Duty 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 2022,1080p畫質設定極端: B580 XeSS Performance => 平均幀數141; A750 XeSS Performance => 平均幀數95; 4060Ti DLSS Performance => 平均幀數182 Black Myth: Wukong黑神話:悟空,1080p最高畫質設定為影視級: 開啟TSR與幀數產生器 => 平均幀率62 (A750=55、4060Ti=95); 設定XeSS與DLSS都沒有幀數產生器選項,會讓幀數下降許多,此遊戲皆使用TSR進行測試。 Diablo IV 暗黑破壞神IV 第6賽季,品質設定為超高,底下一起比較相同平台下的GPU功耗: B580 XeSS超高效能1080p=148FPS、90.0W;4K=110FPS、121.4W。 A750 XeSS超高效能1080p=130FPS、142.3W;4K=89FPS、161.5W。 4060Ti DLSS超高效能+影格生成+低延遲 1080p=149FPS、91.3W;4K=119FPS、142.2W。 暗黑破壞神IV大概是讓B580表現很好的一款遊戲,1080p同場景下A750還有著不錯的表現,而4060Ti與B580幀數表現差不多。 4K解析度時A750幀數下降最為明顯,4060Ti關掉影格生成約110FPS與B580差不多,未來如果遊戲更新能支援XeSS 2便能開啟XeSS-FG透過AI技術提升幀數。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2024-12-26, 10:41 PM
#3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01 您的住址: 台灣
文章: 6,382
|
XeSS 1超級解析度技術推出2年以上,目前網路資訊已有超過150款遊戲支援。
B系列GPU支援新一代XeSS 2技術, 除了原本的XeSS-SR,另外增加XeSS Frame Generation(XeSS-FG)透過AI生成大幅增加幀數讓遊戲更加順暢, Xe Low Latency(XeSS-LL)提升鍵盤、強調滑鼠到螢幕更快的回應速度等兩種新功能。 F1 24支援最新XeSS 2,1080p將Detail Preset設定Ultra High: B580 XeSS Ultra Performance、XeSS FG on => Total Frames 10716、Minimum 150、Average 181、Maximum 195; A750 XeSS Ultra Performance => Total Frames 8979、Minimum 67、Average 76、Maximum 84; 4060Ti DLSS Ultra Performance、DLSS FG on => Total Frames 9197、Minimum 125、Average 156、Maximum 176; B580藉著XeSS 2加持之下,在1080p解析度下跳級勝過擁有DLSS 3的4060Ti,近期網路上看到有些B580評測在4K解析度表現會更好,甚至有些沒有支援Xess 2的遊戲效能也能追上或超越4060Ti。 這次為求更精準,三張顯示卡皆用當下新版驅動、同一個Windows 11系統與硬體平台,全部重新測試而花費相當多時間,最後決定以市場上普及率較高且更方便自行對比數據的1080p為主做測試。 在網路上Intel官方對照圖表可看出B580在1440p對上4060的表現,在許多遊戲都有著不錯的幀數。 AI推論效能測試 - Geekbench AI Score: B580 OpenVINO+GPU => Single Precision 22337 / Half Precision 38752 / Quantized 42201; A750 OpenVINO+GPU => Single Precision 14236/ Half Precision 22714 / Quantized 24834; 4060Ti ONNX+DirectML=> Single Precision 22224 / Half Precision 37245 / Quantized 17302; 由官網資訊4060Ti 353 AI TOPS與4060 242 AI TOPS;A750 229 TOPS(Int8)與B580 233 TOPS(Int8),兩個品牌GPU只限用不同的項目進行Geekbench AI測試,以上數據可參考看看。 SPECworkstation 3.1 GPU效能測試: 室溫19.5度進行FurMark 1080p GPU全速燒機: B580雙風扇=>127 FPS、溫度63、整機耗電量268W; A750雙風扇=>135FPS、溫度69、整機耗電量300W; 4060Ti三風扇=>175FPS、溫度51、整機耗電量228W 官方功耗資料A750最高225W、B580最高190W、4060Ti最高160W。 GPU全速時B580溫度與耗電量表現都比A750較佳,不過FPS偏低不知是否剛上市軟體尚未優化的原故,4060Ti在FurMark表現依然是這三款GPU最好的一款。 本篇B580測試與A750、4060Ti效能對比表格: 3張顯示卡除了效能、溫度、功耗的對比之外,價格也是主市場反應的主要因素之一。 B580台灣上市價8990元, A750前幾個月下市前約5990元, 4060Ti 8GB依等級不同約12890~14990元,本篇使用最高價位的三風扇超頻版作為對照組。 Intel自製B580延續上一代高質感外盒包裝、獨家設計與用料、並搭載12GB VRAM、多種完整的影像編解碼技術、新規格IO輸出等特點來提升CP值。 目前XeSS 1已有上百款遊戲支援,希望XeSS 2可以更快速推廣,B580比起上一代A750效能普遍更佳, 尤其2K或4K高解析度在某些遊戲有著可以與4060甚至4060Ti比肩的幀數。 回想這1年多來使用A750的經驗,初代Arc推出到近期的表現有如倒吃甘蔗,透過驅動與專屬軟體的更新來改善效能與體驗。 藉由這些更新經驗也讓第二代B系列剛推出就顯得更為穩定,測試中有不少遊戲幀數表現出色,功耗與跟溫度也有再進步, 若以再進入GPU市場這2年的品牌來看,表現不錯但未來還有不少進步的空間。 個人依然認為消費級顯示卡市場能有第3家GPU廠商加入,能為市場帶來更多的選擇,多方競爭相信對消費者而言會是一項利多。 雖然這2年多來期間網路上不看好Arc觀點還是不少,但單論為市場帶來新的活水這勇氣還是值得嘉獎,希望B系列能推出更高階等級或加速下一代推出提升競爭力。 本篇windwithme運用手邊的軟硬體資源並盡力做出更詳盡對比測試,說真的數據多到眼花撩亂,最終還是希望能幫助到想多了解Intel B580 GPU表現的網友。 最後,您的回覆與支持依然是我前進的動力,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__________________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2024-12-26, 10:53 PM
#4
|
Maste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1,779
|
Intel Arc B580顯卡的CP值太香,國外已熱賣到出現缺貨情形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80-out-of-stock Intel顯卡進步速度極快 製程用台積電所以這塊沒短版 驅動部分對老遊戲沒時間積累沒辦法 但新遊戲看評測大多沒問題 之所以說進步極快 是因為初代XeSS就導入AI機器學習 跟DLSS 2是同等級,而非AMD FSR 2~3那種手工方案 到了二代直接端出XeSS 2補幀 跟DLSS 3 FG也是同等級,AMD則需要等FSR 4,進度如今連Intel都輸 B580顯卡時脈2670 MHz,直接就是超高時脈 這點是AMD 6000系列先帶頭突破、NV 30系列轉用台積電也跟上 否則此前長期低於2GHz,頂多2GHz出頭 4090 Boost clock: 2520 MHz 7900XTX Boost clock: 2500 MHz |
2024-12-27, 07:40 PM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