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786
|
★★後碟片時代感想(關於電影DVD、BD、UHD)
在百視達關業、亞藝門市縮編,
台灣主流租片已是走入凋零... 畢竟看電影這件事,每個人習慣都不一樣, 更多人是走入網路串流... 網路串流也有優勢, 至少也補足了某些電影在台灣只有發行DVD, 沒有高畫質(720P以上)的觀看途徑。 -------------------------------------------------- 我自己對碟片要求是: 碟片壓縮格式不能有錯誤。 明明電影是23.976拍攝, 卻轉檔成1080i的29.97,這就是明顯嚴重錯誤.... DVD也是不能搞成interlace。 當然DVD有5.1環繞音軌、BD的有次式代音軌是基本, 如是2.35:1的也不要誤搞成1.78:1, 格式是絕對不能錯。 而我沒有看幕後花序、和外語字幕的習慣。 ----------------------------------------------------------- 說說自己近期對DVD觀察(至於BD/UHD需要網友補充) 主流美國片商交由『得利』發行的DVD, 基本都是品質保證...(現在甲上、海鷗等也是得利發行) 『環球』和『迪士尼』的片子也是品質很好。 現在對『Catchplay威望國際』很有好感, 代理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電影,即使文藝小眾, DVD也是一致水準的標準,多有Dolby 5.1且很多都有到7GB以上。 很愛『SKY 天馬行空』,引進很多日本電影, 封面設計都質感很好,而且規格很踏實。 (很多代理日本電影的,都莫名只放Dolby 2.0) 對『采昌』的DVD,印象是規格標示都很清楚。 對『GaragePlay 車庫娛樂』系所發的DVD, 總覺得封面設計整體異常簡陋,連自家LOGO也不放清楚。 對『龍祥』的DVD,早年印象是畫面畫質鬆散。 對『iFilm傳影互動』的DVD,早年印象是會有某些段落突然成interlace。 歡迎補充∼ --------------------------------------------------------------------------- ![]()
__________________
★★★【速報】2011日本電影在台灣!!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
從 CD, VCD, DVD, BD(BD 最少,全部媒體總數應該不到2千片), 一路走來,驀然回首,
只覺得自己浪費錢(尤其是限量版,真是甘寧老師)。 還好沒有投入音響設備。(可是花在 3C 也不少) 10幾年前還會找投影機投100吋以上,現在用43吋電視看看就好。 朋友家裡的音響設備應該破百,每天做工到晚上,一年可能聽不到30小時,被老婆嫌到不行。 我都叫他記得打標,否則有一天掛了,通通被稱斤賣掉。 看到其他區 256GB micro SD (80寫),賣799,18GB可以放14片,以前這些媒體只適合科技懷古…… 此文章於 2019-06-27 03:36 PM 被 GCVincent 編輯.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Oct 2013
文章: 1,231
|
是 "海鵬" 不是 海鷗 歐,
我現在主要看藍光為主, 只能買片, 因為住家附近的出租店已經倒光, 雖然我家的投影機已經是4K了, 但我對於 1080P Dolby 5.1 7.1 或者全景聲的音效, 已經很滿足了 不想再追4KUHD, 我覺得沒完沒了~~ 前幾天訂了 滾滾紅塵的BD 中午去唱片行拿 滾滾紅塵 的復刻 藍光, 訂購前我有去查各大通路, 這張藍光的影音規格, "導演: 嚴浩 演出: 林青霞、秦漢、張曼玉 編號: DMB2185 級別: 保護級 音效: 國語 DTS-HD MASTER AUDIO 5.1 國語 DOLBY DIGITAL 5.1 語言: 國語 字幕: 英、中 片長: 95 畫面: 16:9 發行: 甲上 代理: 得利" 結果我拿到的藍光, 音效竟然是dtsHD 2.0的陽春版~ 下午打電話到得利, 它們有回電, 當初發藍光的新聞搞, 資訊給錯了~ 今年在戲院看 滾滾紅塵 時, 因為音效很Mono , 我很期待藍光音效能有5.1, 結果空歡喜一場? 跟大家分享一下, 事後把藍光拿去退了!! TKS!! 此文章於 2019-06-28 12:06 AM 被 嘉義人 編輯.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786
|
感謝揪錯∼
其實能電影有出BD碟,還是做為優先... 只是很多電影BD碟單價不低,更重要的是很多是只會發DVD的(許多文藝片或日本電影) 不過還好,碟機多少有DVD升頻處理, 我自己用42吋電漿距離130cm,甚至70吋投影距離180cm, 都在可接受範圍(多是看文藝片,由於DVD解析低,有時會更有膠片感錯覺) --------------------------- 其實最近看到『iFilm傳影互動』出的片子,還是有點緊張.... 之前好像『你的名字』品質有點爭議? 只是『iFilm傳影互動』有時發行是掛自家, 有時發行又是寫『嘉勳實業』,就不知品質是否有差別了... --------------------- 今天看到『GaragePlay 車庫娛樂』所發的DVD:『愛、不由自主』, 將近140多分鐘片長,居然容量才3.9G多... 而且字幕字體居然還小到不可思議....真是厲害了.... 真擔心這家品質啊(畢竟車庫買片也是很積極的)... --------------------------- ![]()
__________________
★★★【速報】2011日本電影在台灣!!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Mar 2003
文章: 3,129
|
ivideo二月份收了!亞藝好像有點貴?
![]()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1,436
|
我還有櫃子上剩下一排的DVD... 鐵盒或特殊包裝品, 是一個懷舊的心情.
實際上, 近來幾年, 我大概是去電影院看過, 然後就沒了, 不再繼續收集~ PS. 那一排還是在加拿大買的, 光碟機播放還有區碼的限制, 真的是懷舊. 至於觀賞品質, 其實720P我就OK, 1080P很可以, 沒有繼續追高. 最近家人訂閱了Netflix以後我才覺得自己筆電效能太低, 太低估串流需求. 1080P, 跑1.5GHZ~1.9GHZ, 記憶體吃600多MB. 網路速度我就不清楚了. 網頁開多了同時看影片會畫面分解動作 XD 現在的問題不是解析度, 而是螢幕表現, 要讓自己很深層的看電影.. 一個好螢幕是必要的.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ul 2005 您的住址: 台北
文章: 786
|
中環亞藝(最近又再縮編)這個體系,都無力經營實體租片的話,
那在台灣也許就是要式微了(雖然也是曾努力過:與TSUTAYA結盟改變模式) 其實當出租點不斷減少時, 那就無法成為一種多數人的生活一部份, 那怕只是成為單純可以逛的選項.... (看著本週排行,拿起外盒看著封底的文字、封皮的設計文案,其實也是一種享受) (如過小時候家人帶著你一起挑碟片看, 長大後可能就是一種習慣,也許你也會帶小孩一起逛,甚至視為一種親子時間) 但實體碟不會消失,就像CD一樣,只是越趨小眾了.... (就像有人聽CD,會去感受整張碟的曲目安排帶來的心情轉折、翻著文本一起享受) 所以討論影音品質,又是另外的課題..... ------------------------------------------------------------------------------------- ![]()
__________________
★★★【速報】2011日本電影在台灣!! |
![]() |
![]() |
Advance Member
![]() ![]() 加入日期: Dec 2005 您的住址: 台灣台北
文章: 425
|
會放到串流平台的
通常會是知名院線 有些小眾市場的 串流平台上就不會有了 而且 現在串流平台好幾個 每個都繳月費,比在店裡租片還吃錢
__________________
小薪的GMail: ![]() 小薪的LINE: ![]() 小薪是公的不是母的 |
![]() |
![]() |
Se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Jan 2002
文章: 1,133
|
引用:
從北美市場來看,碟片的銷售、也就是實體家庭娛樂產品的銷售數字近年來下滑快速,2018年只剩下40.3億美元,儘管4K的UHD BD銷售大幅提升(Total disc sales continued to fall, despite the growing popularity of 4K Ultra HD Blu-ray, with consumer spending on physical media in 2018 coming in at an estimated $4.03 billion, a 14.6% drop from the prior year.)。 至於UHD BD的銷售,DEG並沒有提供銷售數字,唯二的數字則是比2017年的銷售大幅提高70%,去年第四季的成長率則是46%(Sales of 4K UHD content rose 70% during the year and 46% in the fourth quarter.),但這些成長率數字其實沒有意義,因為UHD BD的銷售金額已經包括在整體碟片的銷售、也就是實體家庭娛樂產品的銷售數字之內。而去年美國整體碟片的銷售金額40.3億美元,比2017年又少了四成。 https://variety.com/2019/digital/ne...ord-1203102664/ 40.3億美元,加上影視數位產品的租售金額接近23億美元,加起來約63億美元,如果沒有其他數字對照,光看數字沒什麼意義。北美2004年的銷售數字249億美元($24.9 billion)還是只有DVD的銷售,而根據Box Office Mojo的資料,該年北美電影票房收入93.805億美元,碟片銷售金額接近整體票房的3倍。但到了2018年情勢大幅逆轉,電影票房收入118.89億美元,碟片銷售卻僅有40.3億美元,整體票房是碟片銷售的3倍,在這樣的對照後就可以看出其實好萊塢在商業上的沒落也在加速。 至於40.3億美元的碟片銷售之中,DVD、BD以及4K的UHD BD各銷售了多少金額? OPPO在去年4月宣佈不再開發新的4K UHD播放器之後,富比士(Forbes)今年初報導,Samsung也決定不玩了。富比士這則報導內有一個數據相當嚇人,Also, while the film industry still claims to be happy with 4K Blu-ray's rate of uptake, the latest disc sales stats for the US show 4K Blu-rays accounting for just 5.3% of sales, while DVD – yes, DVD – still claims 57.9%.,最新的美國碟片銷售顯示,4K的UHD BD僅佔美國整體碟片銷售的5.3%,而DVD的銷售仍然佔了57.9%。所以,DVD去年在北美仍然有23.33億美元的銷售,而UHD BD則僅有2.135億美元的銷售。UHD BD是2016年開始上市,前面提到2018年的銷售比2017年成長70%,據此可以推估2016到2018這3年的UHD BD在北美的總銷售金額應該不會超過5億美元,可能連4億美元都沒有,而且北美的UHD BD還有一些其實是經由Amazon等網站賣到海外,也難怪OPPO與Samsung決定不再開發新的UHD BD播放器。 https://www.forbes.com/sites/johnar...impression=true 從北美的銷售來看,我相信實體的影視光碟銷售受到串流非常大的影響,銷售谷底已經不遠,DVD也許可以再多活幾年,相對昂貴的BD以及UHD BD就很難說了,從播放機的情況來看,後者可能會比前者更快退出市場。而CD的情況則完全不同,畢竟CD問世已經接近50年(since 1982)。 |
|
![]() |
![]() |
*停權中*
加入日期: Nov 2018
文章: 1,088
|
DVD 出租沒落了?Netfilx 的 DVD 租借業務 2018 年還是賺進 2.12 億美元
引用:
相對於 DVD ,BD、UHD BD,還沒來得及長大繼承 DVD 皇位,就遭遇串流, 時也運也,非戰之罪…… 我家裡只有兩台 BD player ,3台 DVD player,都很久沒開機了。如果不追求 FHD、4K畫質, 現在月租 myvideo 199,綁約送 chromecast 。手機點選片子就開始播放。 199還不夠以前買一片的錢……一個月看4片就夠了。現在簽到送看片金,30*10,這個月看了 4部看片金的漫威電影…… Myvideo 也有不少冷門片,月租就可以看。綁約第二年(拿第二隻 chromecast),其實還不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