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Nov 2001
文章: 1,923
|
【開箱簡測】WERO 雷翎 SSD-Magentic Thunderbolt 4 雙模 M.2/NVMe SSD 磁吸外接盒效能簡測 (圖多)
在ASM2464PD問市前,搭載JHL7440晶片的TB4外接盒一直是市場高階定位
的外接盒。近期因手機或其它需求,陸續有外接儲存週邊推出了磁吸功 能,提供始用者更便利的使用環境。剛好也有這方便需要,上網找了相 關產品,若要最高速40Gb/s傳輸率的外接盒,似乎目前也只有這款可選。 根據電商網站的文宣,這款外接盒內建Magsafe強力磁鐵,可吸附於支援 磁吸的手機,其實我也試過,放在電腦機殼鐵邊或上蓋,吸附的很穩固。 外觀或散熱架構與先前測試過它們家的Thunderbolt 5外接盒很相近,全 鋁合金外殼搭配靜音風扇,提供最大的散熱效果。 官方文宣提到這款外接盒是採用老朋友JHL7440+JMS583的雙組合,在TB4 或USB4主控串連提供最高達40Gb/s傳輸率,若是一般USB3.2 10/20Gb/s 主控中使用,透過JMS583可以達到USB 10Gb/s傳輸率。至於為何不挑其 它JHL7440+RTL9210另一款組合的外接盒產品,純粹是個人偏好。 本來是想抓WERO官網對這款外接盒的相關規格,發現還是電商網站的列 示最完整,就直接貼出。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外紙盒延續該廠商近期的白色系風,左上角印上廠商櫻紅色的LOGO,搭 配右側近三分之一版面的浮水字樣。右上方印著外接盒的顏色貼紙,左 下方黏上代理商的標籤,方便消費者聯絡。 外紙盒背後簡述產品規格及特色及製造商相關資訊,這次拿的是純外接 盒,原廠似乎提供搭售Gen3x4 SSD的同款外接盒。雖然這是陸廠產品, 一般來說保固服務有時會有困難度。不過電商網站表示提供一年換新保 固,算是有誠意的保固服務。 外紙盒側標一側標廠商的LOGO,另一側標示強調它是雷電外接盒。 打開包裝,外接盒置於透明膠盒,採隔間分隔設計。 除了外接盒外,配件包括短線材、螺絲起子、固定螺絲及導熱墊。 連接線為長度約15公分的短線,適用於與筆電串接,接在一般桌機若想 看到外接盒的讀寫燈號可能就不適合。另外比較特別的是廠商提供的規 格是USB4 40Gbs而不是Thunderbolt認證的TB4線材。雖說傳輸率都可以 達到40Gbs,但某些消費者的觀感可能會有落差吧。 配件包中附的導熱墊蠻比較厚,且似乎是特製品,與其它外接盒常見附 贈的0.5mm或是1.0mm導熱墊厚度明顯不同。 上蓋處的鋁合金外殼作工蠻精細,即使只是十字螺絲,設計也蠻搭,乍 看之下有點像某牌子的旅行箱的設計風。 外接盒底部這次就沒有溝槽設計,卻附上一個大大的磁吸處,邊角CNC 切割也不馬虎,四角附上了止滑墊。 兩側的進風孔及散熱孔,同樣打上LOGO,摸起來也沒扎手。 TB Type C線材連接處,接頭處沒擺歪掉,維持WERO作工質感,這款外接 盒同樣提供輔助電源接頭,若有需要者可自行添購。 外接盒除提供2280標準長度的SSD,也可調整底座固定處以支援2230長度 SSD,更棒的是這款外接盒可支援單面或雙面NAND布局SSD,提供相對較大 的使用彈性。 橋接板正面的IC布局,Intel JHL7440晶片擺置於此,四周的電源IC等布局 也給的算大器。 橋接板背板IC設計就擺放JMicron JMS583晶片,散熱風扇接頭處亦在此, 若不需要散熱風扇也可以暫時拔除。 黏上官方特製的導熱墊示意圖,其實我對這款導熱墊還是蠻好奇,但查不 到相關資料,因為它較黏的部分是黏在SSD那面,另一面表面的黏性沒很高 是怎麼樣可以提供還不錯的導熱效果。 通電後,指示燈會亮起藍燈,亮度不會太刺眼。磁吸在機殼上蓋處也真的 很穩定,不用擔心會滑落。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ROG MAXIMUS Z890 HERO BIOS 1603 CPU: Intel Core Ultra 7 265K RAM: G.Skill DDR5-8000 Trident Z5 Royal 24GBx2 OS SSD: Samsung 990 PRO 4TB TB4測試SSD: Samsung 990 Pro 2TB TB4主控: Intel Z890 Native TB4 USB主控: Intel Z890 USB/TB4/TB5線材: OWC USB-C Thunderbolt 5 1M長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4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lt NVMe/UASP Driver 因是穩定的組合系,本篇僅測試部分的穩定性及傳輸效能。 以下測試數據分別列示Z890 TB4 Native及USB 10Gb/s。 Z890 TB4 Native環境: 透過CrystalDiskinfo,處於NVMe PCIe 3.0x4傳輸率,初始上機溫度為攝氏22度。 擺放於桌面,無直接風流或冷氣吹拂外接盒,在室溫背景,連續高負載 測試,最高溫度至攝氏40度。 USB 3.2 10Gbs環境: 透過CrystalDiskinfo,處於UASP傳輸模式,初始上機溫度為攝氏31 度。 擺放於桌面,無直接風流或冷氣吹拂外接盒,在室溫背景,連續高負載 測試,最高溫度至攝氏38度。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Z890 TB4 Native環境:隨機讀取速率約2264~2558MB/s。 USB 3.2 10Gbs環境:隨機讀取速率約871~953MB/s。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Z890 TB4 Native環境: 循序讀取曲線還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2526MB/s;線性寫入曲線反映990 PRO主控特性,平均寫入速率1727MB/s。 USB 3.2 10Gbs環境: 循序讀取曲線除系統因素外還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48MB/s;線性寫入 曲線在容量值後三分之處出現數次較大抖動,平均寫入速率913MB/s。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Z890 TB4 Native環境: 隨機讀取曲線抖動幅度較大些,平均讀取速率2331MB/s;隨機寫入曲線 初速略慢之後抖幅大致規律,平均寫入速率1822MB/s。 USB 3.2 10Gbs環境: 隨機讀取曲線除系統因素外還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945MB/s;隨機寫入 曲線抖幅很小,平均寫入速率909MB/s。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Z890 TB4 Native環境:讀取速率2843~2850MB/s、寫入速率2156~2174MB/s。 USB 3.2 10Gbs環境:讀取速率975~977MB/s、寫入速率946~952MB/s。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並測試Copy Benchmark。 Z890 TB4 Native環境: 循序讀寫速率2664及2294 MB/s,4K QD1讀取19K iops,4K QD1寫入36K iops。 USB 3.2 10Gbs環境: 循序讀寫速率970及948 MB/s,4K QD1讀取10K iops,4K QD1寫入16K iops。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Z890 TB4 Native環境: USB 3.2 10Gbs環境: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選取為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測試。 Z890 TB4 Native環境:讀取速率最快2.95GB/s、寫入速率最快2.20GB/s。 USB 3.2 10Gbs環境:讀取速率最快999MB/s、寫入速率最快967MB/s。 CrystalDisk v8.0.6,選取NVMe SSD,測試Default模式,並選取64MiB、 512MiB、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不同容量。 Z890 TB4 Native環境: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3857~3903MB/s、寫入速率2346~2353MB/s。 4K Q1T1讀取速率82~83MB/s、寫入速率148~164MB。 USB 3.2 10Gbs環境: 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1037~1045MB/s、寫入速率1002~1011MB/s。 4K Q1T1讀取速率40~41MB/s、寫入速率68~70MB。 設定1GiB容量,採用隨機資料型態測試混合模式(Default Mix)的讀寫效能。 Z890 TB4 Native環境: USB 3.2 10Gbs環境: 設定1GiB容量,採用隨機資料型態測試真實世界(Real World)模式的讀寫效能。 Z890 TB4 Nativ環境: USB 3.2 10Gbs環境: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 Z890 TB4 Native環境: 讀取曲線很穩定,平均讀取速率2581MB/s;循序寫入曲線1100GB以前速率 很穩定,之後因SLC Cache耗盡降速並小抖動到底,平均寫入速率1838MB/s。 USB 3.2 10Gbs環境: 讀取及寫入曲線都很穩定,平均讀取速率968MB/s、平均寫入速率940MB/s。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Z890 TB4 Native環境: USB 3.2 10Gbs環境: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Z890 TB4 Native環境: USB 3.2 10Gbs環境: PCMark 10測試,考慮USB 3.2 10Gb/s傳輸率,僅貼出資料碟測試相關數據。 Z890 TB4 Nativ環境:資料碟分數為4321、頻寬為641MB/s。 USB 3.2 10Gbs環境:資料碟分數為1447、頻寬220MB/s。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Z890 TB4 Native環境:得到2523分。 USB 3.2 10Gbs環境:得到1167分。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模擬隨機檔案,從990 Pro Gen4 寫入WERO外接盒的990 PRO。 Z890 TB4 Native環境:寫入速率介於1.0~1.5GB/s。 USB 3.2 10Gbs環境:寫入速率介於400~880MB/s。 將一個約80GB大小的模擬壓縮檔案,從990 Pro Gen4 寫入WERO外接盒的990 PRO。 Z890 TB4 Native環境:寫入速率介於1.3MB/s~1.6GB/s。 USB 3.2 10Gbs環境:寫入速率介於700~840MB/s。 最後,還是能作個簡單的小結論。 優點 1. 無論是TB4/ASM4242或USB 10Gbs環境都提供穩定的傳輸率。 2. 支援2230/2280 單面或雙面NAND的SSD。 3. 完整配件、CNC切割及外觀設計,提供一個類似精品質感。 4. 提供磁吸附功能,是目前高速傳輸盒中少見的額外附加功能。 5. 散熱效果佳,暴力使用的最高溫度明顯偏低,不致於過度燙手的手感。 6. 代理商不因產地來源,仍提供一年完整保固。 缺點 1. 原廠附的TB5線材較適用搭配NB用,若桌機要在背後使用,勢必再買條長線。 2. 線材為符合USB4規範,對於部分只想要TB4認證線材的使用者可能是個疙瘩。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