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y 2005
文章: 2,582
|
引用:
不只是瓦數夠不夠的問題,外接盒自己供電的品質也在內 記得先前也有人在說ORICO的部份外接盒罩門就是供電不穩∼ …雖然我手上用ORICO外接盒的KC2500目前還活著就是了 是否針對某個型號的外接盒我不確定,現在一下子找不到那篇討論文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119
|
引用:
我對O牌的觀感不佳! 供電方面 我拆過幾個盒子 基本上的設計不差太遠 用料也沒有讓人堆積的空間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119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Sep 2006 您的住址: 人群中
文章: 4,213
|
引用:
這個設計的盒子我有一個,感覺還不錯。 因為主板只有半長,另一半是鋁合金,所以也適合雙面的mvme 我用薄一點的導熱貼,底面正面都可以導熱到鋁殼上。 |
|
![]() |
![]() |
Major Member
![]() 加入日期: Aug 2004
文章: 187
|
引用:
收到 等收到東西 可能要下禮拜了 ![]()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Mar 2004
文章: 3,625
|
隨身碟會推薦用M.2 2230的搭配外接盒
2280的+外接盒太大了...
__________________
主力效能機 CPU : R9 5900X RAM : DDR4 32G*4 主機板 : X570S Aorus Elite AX 顯式卡 : RTX2060S 硬碟 : 1TB SSD + 1TB SSD 螢幕: BDM4350 監控伺服器系統 CPU : E5 2699V3 RAM : DDR4 32G*4 主機板 : X99-E 顯式卡 : RTX2060S 硬碟 : 1TB SSD + (ST3000DM001)x4 RAID0 螢幕: AOC 39 曲面 + PHILIPS 43" 4K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04
文章: 1,767
|
6/7在對岸訂的ITGZ JMS583今天也到貨了
[ ![]() 配件 ![]() 正面 ![]() 背面 ![]() 拆開後 ![]() JMS583晶片 ![]() 晶片也有導熱墊 ![]() ADATA SX6000 Lite 512G是單面顆粒 所以就只有在正面給他放導熱墊 背面空間還很足夠應該是支援雙面顆粒 ![]() 綠色LED狀態指示燈 ![]() 待機大約32~34度,跑CDM當下大約38~40度。 ![]() X570-F Gaming -> 機殼前置Type-C (10Gb/s) 這顆SSD溫度本來就不高,速度也不快,數據僅當參考。 但1M循序寫入跟4K隨機寫入速度跟我預想的有些落差就是了。 ![]()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Jan 2013
文章: 1,549
|
10Gbps的M2外接盒
好像都是Type-C接頭 電腦的USB是Type-A插槽,要接0Gbps外接盒有解嗎? |
![]() |
![]() |
Master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Feb 2005
文章: 2,430
|
引用:
有些型號內附有2種線材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