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70
|
引用:
全聯沒有採購 都是寄賣 東西賣出去了 帳期才開始算 賣不好的直接下架、退還供應商 會計也不用作帳
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Elite Member
![]() ![]() ![]() ![]() ![]()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494
|
寄賣那套後來還要廠商派人到超市補貨,不是只送貨過來,連請人成本也想轉嫁
不過玩過頭,有陣子超市一些貨架常缺貨或是特價檔期東西幾下就沒,廠商也不來補貨。 沒有哪個廠商能請那樣多人幫全聯幾百家分店補貨上架,又不是鮮奶鮮食配送那些 家樂福有陣子也玩這招,要廠商幫忙補大賣場貨架,後來大概也發現問題,才減少這種模式。 兩家通路目前還有一些這種情況,不過比之前少,有陣子真的很誇張都是廠商人員在補。 每個通路都來這招,應該廠商都會吃不消 此文章於 2025-03-28 06:35 PM 被 cys070 編輯. |
||
![]() |
![]() |
Golden Member
![]() ![]() ![]()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您的住址: 陣亡者的靈堂
文章: 3,170
|
現在一樣還是叫供應商補貨
小品牌基本都把補貨工作外包 承接的通常叫行銷公司 其實行銷跟他們沒關係 就是負責通路門店補貨 或是找試吃服務人員 一間行銷公司可能承接好幾間不同的品牌 比如聯華、義美、可口可樂、味全 是同一個行銷公司的人在補貨 只是舉例 實際情況不知道 各縣市可能也外包給不同公司補貨 有些大公司的補貨人力是自己的 統一好像就是這樣 大公司也可能在承接其他品牌的補貨工作 傳統採購模式 行銷公司能靠業績分紅 補貨會比較積極 寄賣模式 行銷公司不能分紅 積極性確實差很多 補貨次數可能從傳統模式的一週兩次 降到寄賣模式的兩週一次、四週一次 大潤發改大全聯 應該90%以上要轉寄賣模式 除了統一這種消費者看到沒貨 會追著店家問的有談判空間 其他的不轉寄賣 只能選擇退出全聯通路了 此文章於 2025-03-28 06:54 PM 被 healthfirst. 編輯. |
![]() |
![]() |
Junior Member
![]() ![]() ![]() 加入日期: Mar 2002 您的住址: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文章: 774
|
原本不想當全聯的會員,現在不得以當全聯的會員
|
![]() |
![]() |
Amateur Member
![]() 加入日期: Apr 2017
文章: 30
|
當會員沒啥損失,還可以集點
|
![]() |
![]() |
Regular Member
![]() ![]() 加入日期: Jun 2004
文章: 79
|
倒行逆施比較有趣, 全聯改名小潤發...
但這不可能就是了 哈 |
![]() |
![]() |
Silent Member
加入日期: Oct 2017
文章: 2
|
我住的地方走路可到全聯
騎機車10分鐘可到大潤發 以前大約每個月去一趟大潤發買東西 後來全聯旁邊又開了一家五金雜貨行 我發現我已經好幾個月可以都不用去大潤發買東西了 |
![]() |
![]() |
Power Member
![]() ![]() 加入日期: Mar 2006
文章: 630
|
通路合併風起 . 消費環境更被通路把持
消費者要慘了 . 生產商也不見得好 不如消費者趁機改變生活習慣建立理性消費 . 特別是與食物生產連結 將會發現那些便利店大賣場如何箝制人心送錢來 . 賣高價爛東西賺錢 如便利店 <= 拋開便利 . 那有幾樣東西價格合理不礙環保不造成身體健康的嘛 ?? 如全聯以上的大賣場工人 . 對肉品蔬果的生鮮保存處理 . 不會比傳統市場攤主專業 . 賣物也貧瘠少樣 . 熟食品質更是不能看 .... 至於禁塑政策與管理食材不使浪費 ~ 國家第一開刀對象就是大賣場 其用塑包裝與拋棄的食材量遠非傳統市場可比 但死文青是真的臭 . 只會同理心看海龜鼻腔插吸管 <= 腦袋迂腐當然情感為先 . 既濫情的傢伙 . 沒工程腦袋 (社會工程) 樓上網兄 . 您說的應不是五金雜貨行 . 是南北貨雜貨店 跑這店與傳統市場 . 必然排拒大賣場高價低品質又多樣性差的東西
__________________
1200塊的操級粗工 此文章於 2025-03-29 09:29 AM 被 xx123 編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