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3
文章: 10,452
|
引用:
你講的射偏多年前國防部長高華柱當年有講,他們有在注意也會攔截 目前賣學歷局長和現任國防部長就不知道有沒有那遠見,畢竟連空襲警報都想隱瞞不告知 |
||||||||
2022-10-12, 12:10 PM
#8231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Aug 2001 您的住址: 台中or桃園
文章: 1,118
|
引用:
高超音速無法攔截阿~~~~ 但是給某人下馬威, 最佳解真的就是丟AIT附近..... 韓國太近, 日本是核心利益 |
|||
2022-10-12, 12:30 PM
#8232
|
Registered User
加入日期: Mar 2022
文章: 0
|
引用:
發射幾分鐘之後 日本、韓國就進入警戒了。 不過中國有高超音速嗎? 中國的東風DF17嚴格上來說 不會打到台灣 。 此文章於 2022-10-12 01:09 PM 被 AirStorms 編輯. |
|
2022-10-12, 01:00 PM
#8233
|
Elite Member
加入日期: Nov 1999 您的住址: Arlington, Texas
文章: 6,008
|
也許這真的就是時窮節乃現:
https://twitter.com/kovaliv_y/statu...872476154441729
__________________
My PC: AMD Athlon64 3500+ S939 2200mhz Corsair DDR500 512MB*2 Abit AV8 K8T800 Pro Hitachi HDS72251 6VLAT80 SCSI Disk Device 160GB/8MB Buffer Pioneer DVD-RW DVR-110D LITE-ON LTR-52327S USB2.0 CD-RW PNY Verto GeForce 6800 GT 256MB Linksys Wireless-G PCI Adapter Creative Sound Blaster Audigy 2 ZS ViewSonic A71f+ ViewSonic VX2025WM Creative Inspire P5800 ASUS A2428PDV Microsoft XBOX 360 |
2022-10-12, 08:41 PM
#8234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54
|
這次俄羅斯炸真久 , 不過等停手後導彈用光的說法又又又要出來了吧.
白頭盔? 烏頭盔? 價碼應該會比1450高吧! 而且還會記得自拍傳給在俄羅斯的姊姊 , 不虧是大媽. 不過看旁邊掛三星廣告的那棟大樓應該只有玻璃被震破而不是導彈直擊.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QQnd6MBP8G0 此文章於 2022-10-12 09:03 PM 被 smoguli 編輯. |
2022-10-12, 08:59 PM
#8235
|
Regular Member
加入日期: Jul 2004
文章: 54
|
引用:
哇!這精美的攔截率. 我們應該考慮跟俄羅斯購買S300/S400替換掉過去幾年在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與沙烏地阿拉伯煉油廠表現乏善可成的美系防空系統. |
|
2022-10-12, 10:00 PM
#8236
|
Registered User
加入日期: Mar 2022
文章: 0
|
引用:
聽你的話,比中國那些黃俄孝子順耳多了。 |
|
2022-10-12, 10:23 PM
#8237
|
Major Member
加入日期: May 2021
文章: 215
|
FSB 逮捕5名俄羅斯人和3名烏人、亞美尼亞人炸橋
爆炸裝置裝在22個總重22770公斤的塑膠棧板上 8月從敖德薩港經保加利亞、喬治亞、亞美尼亞運抵 https://amp.cnn.com/cnn/2022/10/12/...intl/index.html |
2022-10-12, 10:34 PM
#8238
|
Senior Member
加入日期: Feb 2015
文章: 1,453
|
美國才給兩套防空飛彈
一共48~96枚飛彈 你要怎攔截100枚以上的飛彈? 還是遍部全境1000*600km範圍 中共國海岸線長3000km 要怎樣防禦台灣與美國的巡弋飛彈的打擊? 就算給你100套防空系統 也都擋不住 此文章於 2022-10-13 01:26 AM 被 老老濕 編輯. |
2022-10-13, 01:24 AM
#8239
|
Amateur Member
加入日期: Jun 2020
文章: 32
|
引用:
我用酸梅罐丟的 |
|
2022-10-13, 06:54 AM
#8240
|